您的位置: 首页- 特色诊疗- 优势诊疗项目- 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oral mucosa,diseases of),口腔某一部位粘膜的正常、外形、完整性与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病变种类繁多,可以组合成复杂多样的损害。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在口腔粘膜上有所表现,而有些口腔表征可作为全身疾病诊断的依据或线索。其发病因素方面,除了少数与口腔条件直接相关外,绝大多数与全身或系统因素的关系密切(见表1)。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口腔粘膜病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如慢性盘状、天疱疮、类天疱疮、舍格林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以及结节病等。口腔粘膜病除一些疾病的病因较明确外,较多种疾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相关推荐

推荐专家

多学科联合门诊 名医门诊 特需门诊 专家门诊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偶然引起该病的发生,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黏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和硬腭则少见。发病年龄一般在10~30岁之间,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自限性,能在10天左右自愈。该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 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发作,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偏食、消化不良、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频繁发作。 临床表现: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患者甚为痛苦。 2.疱疹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其余与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黏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3 .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黏膜。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黏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治疗等。病程常在月余以上。愈后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一)局部治疗 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治疗方法较多,根据病情选用: 1.含漱剂 0.25%金霉素溶液,1:5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 2.含片 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氯已定含片。 3.散剂 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等是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药。此外,复方倍他米松撒布亦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4.药膜 其基质中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贴于溃疡上,有减轻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的作用。 5.止痛剂 有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6.烧灼法 适用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者。方法是先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隔湿,擦干溃疡面,用一面积小于溃疡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50%三氮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溃疡面上,至表面发白为度。这些药物可使溃疡面上蛋白质沉淀而形成薄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 7.局部封闭 适用于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以2.5%醋酸泼尼龙混悬液0.5~1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每周1~2次,共用2~4次。有加速溃疡愈合作用。 8.激光治疗 用氦氖激光照射,可使黏膜再生过程活跃,炎症反应下降,促进愈合。 (二)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 若能经检查确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免疫抑制剂则有明显疗效。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强的松)。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加用抗生素。对严重贝赫切特综合征,给予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和四环素,对有胃溃疡、糖尿病、活动期肺结核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2.免疫调节剂和增强剂 (1)左旋咪唑用于需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者。 (2)丙种球蛋白适用于体液免疫功能减退者。不宜长期使用。 (3)转移因子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者。 (4)维生素维生素类药物可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病损愈合。在溃疡发作时给予维生素C 0.1~0.2g,一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一日3次。 (5)女性激素女性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者可慎用雌激素,已烯雌酚。 (6)微量元素血清锌含量降低者补锌后病情有好转,可用1%硫酸锌糖浆或硫酸锌片。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据报道,此种菌属于隐球菌科的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本药是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2)龙胆紫水溶液 龙胆紫液在1:10万的浓度时,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口腔黏膜以用1/2000(0.05%)浓度为宜,每日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 (3)洗必泰 洗必泰有抗真菌作用,可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其中亦可加入适量去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托牙性口炎等。以洗必泰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漱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协同致病菌—革兰阴性菌。 2.抗真菌药物治疗 (1)制霉菌素 本药属四烯类抗生素,1mg相当于2000U,宜于低温存放。不易被肠道吸收,故多用于治疗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本药的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释放钾,从而引起细胞内糖原分解中止而失去活力。口服副作用极小,偶尔有引起恶心、腹泻或食欲减退者。疗程7~10日。 (2)咪康唑 本药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局部使用的硝酸咪康唑的国内商品名达克宁。除抗真菌外,本药尚具有抗革兰阳性细菌的作用。散剂可用于口腔黏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一般为10日。 (3)克霉唑 为合成广谱抗真菌剂,毒性较大,口服后吸收迅速,4~5小时血液中达到最高浓度,并可进入黏膜和唾液中。本药的副作用主要为肠道反应;长期使用可影响肝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故目前多使用局部制剂。 (4)酮康唑 为国外70年代后推荐使用的抗白色念珠菌新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膜DNA和RNA,疗效快,并可与其他局部用的抗真菌药合用,效果更好。对于皮肤、消化道等口腔外真菌病也有明显疗效,目前在国外已代替两性霉素B。本药不可与制酸药或抗胆碱药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3.其他治疗 除用抗真菌药物外,对身体衰弱,有免疫缺陷病或与之有关的全身疾病及慢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常需辅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注射转移因子、胸腺素、脂多糖等,补充铁剂、维生素A;以及多次少量输血等。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以14日为期,过早停药易致病损复发。而肥厚型(增殖型)的疗程应更长,疗效不显著的白色念珠菌性白斑,应及早考虑手术切除。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定义: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又称慢性唇炎(chronic cheilitis),是不能归入各种有特殊病理变化或病因的唇炎,主要表现为唇部反复肿胀、脱屑、皲裂及痂皮,为临床常见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病因:病因不明,多与各种慢性持续性刺激有关,如气候干燥、寒冷、风吹、烟酒或其他机械、化学物质、化妆品、温度、药物等因素。有些患者有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舔唇后,唾液中的水分蒸发,而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停留于唇上,刺激唇黏膜发生炎症反应。有人观察由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引起的“人工性唇炎”,可能与患者心理障碍有关,一些人有精神创伤或神经症。艾滋病患者的慢性唇炎症状与白色念珠菌感染关系密切 临床特征:1.发病特征 病情特点为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寒冷、干燥季节易发,下唇为好发部位。2.起病方式 唇肿、充血,唇红部脱屑、皲裂,表面渗出,有结痂,为脓性或血性痂皮,唇部干燥、灼热或疼痛。这些症状贯穿整个病程。部分患者唇周皮肤亦可受累。慢性反复发作时,肿胀渗出,炎症浸润,可引起持久的淋巴回流障碍,致使唇部长期肿胀,局部淋巴组织可因反复慢性感染而增生。有时局部干胀、发痒,患者常伸舌舔唇,试图用唾液湿润干唇。发痒时用手揉搓唇,用牙咬唇,唇部出现脱屑时用手撕扯屑皮,使唇破溃裂口、出血渗出,继发感染后唇部充血肿胀明显,甚至影响唇部的活动(图1~4)。 治疗:治疗的关键是去除诱因,避免一切外界刺激。在干燥寒冷季节,注意自我保护,使用口罩、油脂性润唇膏。避免刺激性食物,改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对有心理障碍者应进行心理治疗。 1.干燥、脱屑、皲裂病损用油脂润唇膏、抗炎软膏、激素软膏或维生素A、B6、鱼肝油类软膏。 2.急性渗出、糜烂、结痂病损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局部湿敷后,涂擦抗炎药膏、激素药膏。 3.局部病损严重时,可给以抗生素控制感染,或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混悬液。要注意激素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 4.中医辨证 (1)风邪外袭: 主证:唇干脱屑、皲裂,日久裂深渗血,春季多发,舌苔薄白,脉细或浮涩。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防风汤、神应养真丹加减,主要药物为防风、当归、赤茯苓、杏仁、黄芩、葛根、麻黄、肉桂、甘草、川芎、白芍、地黄、天麻、木瓜。 (2)血虚风燥: 主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乏力;唇淡,脱屑,湿白,糜烂渗出少,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舌淡,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四物汤、桂枝加当归汤加减,主要药物为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3)脾胃湿热: 主证:胃脘胀满,呕恶厌食,肢体困倦,大便溏污秽,唇肿皲裂,口角潮红,口唇糜烂渗出多,黄褐色结痂,舌红,苔黄厚,脉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连朴饮加减,主要药物为厚朴、黄连、石菖蒲、半夏、豆豉、栀子、芦根。 (4)胃阴不足: 主证: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心烦低热,口咽干燥,大便干,唇红脱屑,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健脾养胃。 方药:益胃汤、五汁饮加减,主要药物为沙参、麦冬、地黄、玉竹、冰糖、梨汁、藕汁、芦根汁、荸荠汁、麦冬汁。 (5)气滞血瘀: 主证:唇缘紫暗,有色素沉着,周围皮肤有紫红斑,唇干脱屑,舌暗苔白,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理气、散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加减,主要药物为桃仁、红花、地黄、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枳实、柴胡、甘草。

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肤疾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精神因素 (如疲劳、焦虑、紧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病因: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精神因素 (如疲劳、焦虑、紧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 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该病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疾病症状 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偶然发现。有些患者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有些患者感黏膜粗糙、木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 疾病危害 充血糜烂型患者可导致进食疼痛,本病为癌前状态,癌变率小于1%。 疾病分型 网纹型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花纹可组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等多种形状,也可表现为白色斑块状。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颊部最多见,大多左右对称。 糜烂型 常在充血基础上发生糜烂,所以又称充血糜烂型。糜烂周围有白色花纹或丘疹,疼痛明显。长发生于颊、唇、前庭沟、磨牙后区、舌腹等部位。 萎缩型 多见于舌背,为略显淡蓝色的白色斑块,微凹下,舌乳头萎缩致病损表面光滑,发生在牙龈时,则有充血或表浅糜烂,临近可见有白色花纹。 治疗:OLP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无根治的特效方法。治疗原则是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状况,消化道情况等。 局部治疗 病损局限有症状者,以局部治疗为主: 1.注意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烟酒、牙石、残根残冠、尖锐牙尖、龋洞或牙体缺损不良修复因素及牙科充填材料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软膏,药膜,喷雾剂等形式。 3.局部封闭:对糜烂溃疡型,可使用病损区基底部激素注射。 全身治疗 针对急性大面积或者多灶糜烂型扁平苔藓,可以使用全身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对重型或发作频繁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者可联合应用,应用视病情而定。 2. 免疫增强剂:免疫功能低下者(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和实验室免疫检查结果)。 3. 中医药:辨证论治。 4.其他辅助治疗药物:补充维生素类等。 5.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氯喹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对于糜烂溃疡型可使用养阴生肌散,西瓜霜,冰硼散等。 2.全身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治则,根据不同辩证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香砂养胃丸,散结灵等。

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病是指仅仅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黏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为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病因: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发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吸烟是常见原因,白斑患者有吸烟习惯的占80%~90%,且发病部位多与烟的刺激部位一致。其他如咀嚼槟榔、酒、不良修复体、残冠、残根等刺激也能引起白斑。在全身因素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线、口干症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关系。 临床症状: 1.斑块状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有时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 2.颗粒状 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黏膜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本型白斑多数可以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皱纸状 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又称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本病既可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损害面积不等,甚至可累及舌侧牙龈。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可见皱纸状的“峰状突起”。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 4.疣状 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害区粗糙感明显,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以上各型在发生溃疡时可冠以“溃疡型”。溃疡实质上已是癌前损害;其次,各型的临床诊断必须得到病理检查的验证,以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 治疗:1.首要的措施是除去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严禁用苛性药物如酚类、硝酸银等处理白斑。 2.对已经纠正吸烟等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并进一步寻找致病因素。 3.口服维生素A,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黏膜。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4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