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格格的超声世界】连载3 | 我与重症超声

发布时间:2018-08-29 浏览量:26953 次 来源:赵敏

与重症超声结缘是在2年前,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开始。一个偶然的机缘听到了王小亭教授的关于超声评估容量与容量反应性的一堂课。其中王教授对超声医生的批评让我记忆犹新:“左房扩大,某些超声医生眼中就只是左房扩大,而重症医生眼中则是左房压增高,肺循环阻力增大,右心后负荷增高……”我在听课时如坐针毡,感觉那个“某些”就指的是我!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由于最近几年诊断工作中的顺风顺水,让我有点过于沾沾自喜了。


重症超声从“心”开始

虽然连续两年在3个不同的重症超声学习班讲超声,但我似乎并没有掌握重症超声真正的精髓。我开始思考重症超声与常规超声之间的区别,为了寻找答案,我由一个快乐的心超医生变成了一个CCUSG(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粉。我开始研究膈肌,研究肺,研究容量反应性,进而发现需要研究呼吸机,研究俯卧位,研究PICCO……

学习重症超声对我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尤其作为一个心脏超声医生,把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到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真正让我尝到甜头的是一个急诊高危孕妇。这位患者是急性胸痛气急入院的,接诊医生第一时间给我打了电话。因为之前一周也遇到过一例症状类似的孕妇,因为超声第一时间发现了主动脉夹层,因此患者从入院到躺倒手术台仅仅用了25分钟。但是,运气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好,我给这位孕妇进行了仔细的心超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异常,心有不甘,想着就顺便看看肺呗,这一看就发现了异常,左侧肺肺滑消失,M型超声可见条码征,典型的气胸超声表现。我把检查结果告诉临床医生,接诊医生过了没多久就兴奋地打电话通知我:“的确是气胸哎,你厉害!”作为一个谦逊的超声医生我当然要客气一下:“哪里,哪里,诊断出来是迟早的,我只不过把这个时间略微提早了一些罢了!”对方一反平时调侃我的口吻,很认真地说:“这不一样的,没有你的诊断意见,让一个孕妇去吃射线,不知道需要我们沟通多久!”我表面淡然却暗自在肚子里狂笑得瑟了很久。

微信图片_20180806171148.jpg

frank-starling曲线

学习的过程是曲折的,因为临床基础的薄弱,所以学习时经常会遇到瓶颈。关于Guyton定律,frank-starling曲线到现在还是掌握点皮毛。但基于我的八卦精神,却发现guyton他居然生了10个孩子,更夸张的是这10个孩子个个都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我很得意地发现没有几个重症医生知道这一点。

微信图片_20180806171153.jpg

Guyton与他的10个孩子

重症超声与普通超声区别

现在再来聊聊我心中重症超声和普通超声的区别。我心目中的重症超声是指对一切重症患者所做的超声检查,和普通超声最大的区别在于:首先,重症超声需要提供尽可能快速及时的检查,其次,重症超声是以病人个体作为检查目标,通过多脏器整合的评估,来进一步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手段,而普通超声往往以一个脏器作为一个检查目标,而按照浙江省收费标准,一个患者同一天最多收费两个脏器。这个特点,注定了超声科做重症超声是赔本的。第三点,普通超声比较注重解剖结构的解读,而重症超声更关注血流动力学及生理学。

重症与超声取长补短

重症超声的应用过程中,我和急重症医生互为老师,我向他们请教临床理论,他们向我学习超声操作技巧。临床对急重症超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学习重症超声,一个临床医生通过短期培训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超声技术还是容易的,但进一步掌握心脏超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超声医生有很好的操作技巧却因为缺乏临床思维而没有评估能力,基于此,彭主任和杨主任牵头成立的浙江重症超声,希望重症医生和超声医生合作,让重症医生学习超声,让超声医生学习临床重症思维,大家共同提高。这样的配合是为了让浙江的重症患者更早一点获益于重症超声。

在我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来源于王小亭教授和CCUSG团队,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流程,为中国重症超声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感谢他们的付出!同时,我将继续做一个忠实的CCUSG粉。


15335468631889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