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了吗?专家教您“四看一敲”
发布时间:2019-10-28
浏览量:1388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当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某家里的老人打了个喷嚏,扭了一下腰,或者走路绊了一下,就骨折了,这些听上去由于受到轻微伤害而导致的骨折,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的增加伴随骨量的减少,机体内肌肉含量也逐渐减少,身体协调能力降低,使老年人容易跌倒,引发骨折,从而引起老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使身体机能下降、衰弱,甚至死亡,其中尤以我们常说的“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老年髋部骨折为甚。因此,看上去不太起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其危害不容忽视。
骨质疏松不是突然发生的,很多人觉得自己离骨质疏松还很遥远,因此往往容易忽视,其实生活中早期识别尤为重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医生余泽锋给大家一个早期识别骨质疏松的小口诀“四看一敲”:
一看皱纹。皱纹增多提示机体胶原减少,对应的骨骼中胶原也减少,由此可作为骨质疏松的观察指标;
二看头发颜色。头发花白提示可能有骨质疏松,头发花白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骨质疏松,尤其适用于女性;
三看牙齿长短。当牙槽骨发生骨质疏松后,会表现牙齿长了;
四看身高。身高较年轻时变矮了3厘米及以上警惕骨质疏松。
一敲,敲打腰背部脊柱及四肢。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或腰背部叩痛,提示可能有骨质疏松。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建议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哪些危险因素可以导致骨质疏松?
成年人大概从40岁开始,骨量逐渐丢失,其中年龄增加、女性绝经、长期酗酒吸烟、骨折家族史、过量食用碳酸饮料及咖啡、长期缺少太阳光照、锻炼不足、营养不良及消瘦这些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某些影响骨骼代谢的疾病及药物,诸如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膳食,多摄入乳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运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建议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进行,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戒烟、限酒,注意体重管理,保持合适的体型。
其次,合理使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在已经确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情况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以促进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跌倒有妙招
生活中跌倒看似常见,但反复跌倒却是机体功能下降的表现,是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及之后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诱因,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诸多影响。建议定期整理家居,清除不必要的杂物,使房间整洁有序;更换房间和过道照明,使环境变得明亮;及时丢弃老旧破损、坑洼不平的地毯;厨房、卫生间尽可能使用防滑地砖;在卫生间墙壁安装必要的扶手;调整物品存放位置,方便拿取。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加强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改善肌肉功能,促进骨骼健康;穿着合脚、舒适、防滑的鞋子,避免穿鞋跟过高、过细的高跟鞋或鞋底过厚的松糕鞋;雨雪天避免到湿滑的区域活动,以免滑倒;注意体位变化时要慢速进行,比如下床时,最好先在床上坐几秒钟,然后下床站立几秒钟,等身体平稳后再行走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