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医行为”你有吗?六旬老太跑医院比逛菜市场还勤

发布时间:2020-04-29 浏览量:1768次 来源:胡长春


60多岁的蒋老太,拿着一大叠检查单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胡长春主治医师门诊就诊,蒋老太说:“我是胃不好,好几个消化科医生都让我看心理科,我怎么能是精神病呢?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来看看吧”。蒋老太说自己胃不好很多年了,吃不下饭,吃点东西就恶心,东西热了、凉了都不能吃,硬的更不能吃,只能喝点粥,瘦得已经是皮包骨头。跑了多少次医院都数不清了,彩超、胃镜、肠镜等等,该做的都做了,检查完医生都说没问题。可蒋老太就觉得难受,肚子说不出的难受。这胃病还没好,又添了“新毛病”,身上到处痛,头疼、背疼、喉咙老感觉有痰咳不出,检查后还是没问题,但是总是觉得没有一天好的时候,后来她又看了神经内科、疼痛科,住了好几次院,全身PET-CT都做了,结果都是好的。这几年里,蒋老太吃了一堆堆的西药都没用,西医不行就看中医,喝中药喝了半年也没啥用。蒋老太说:“现在医生看到我都烦了,说我应该看心理科。老伴和儿子说我是装病,但我确实是难受,又没有力气。不是装的,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有时候想想活着这么难过,还不如死了算了,但是又没这个胆量。”陪同来就诊的家属说:“她是天天想着自己的病,有点风吹草动,就上医院,这医院跑得比菜市场还勤。现在家务也不做了、广场舞也不跳了,连门也不出,整天在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唉声叹气。哪天听说哪里有偏方,马上来精神来了。怎么样都要去看,这几年钱花了十几万,病不但没治好,感觉越来越严重。很多医生早就让她来看心理医生,就是不肯来。”

胡长春详细问诊后,发现蒋老太是一位典型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说起躯体形式障碍也许有些人有点陌生,但是对于它的临床表现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这样的人。从前有些医生会认为这类患者没病,给不出指导性的建议。现在各科室临床医生基本都能够识别这类患者,会建议患者到心理科就诊。但是现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大部分患者不认为自己是心理问题,他们继续奔走在各个科室的检查就医之路上,被称之为“逛医行为”。

胡长春说,存在“逛医行为”的这类患者数量不可小觑,他们游走于各大医院的各科室,并且给自己的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首先患者反复就医不但看不好病,还耗尽了家里的钱财,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这类患者往往成为医疗资源的高度使用者,反复到医院各科就诊,做大量昂贵的检查、治疗,浪费大量医疗资源;另外此种情况往往导致医患双方对诊疗活动均不满意,甚至引起医患矛盾增多、关系紧张。所以社会大众应当科学认识躯体形式障碍,并遵医嘱进行科学规范治疗。



那么,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主观症状多,无客观依据。

患者很多是主观感受的症状,可以累及身体各个部位,可以说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不舒服,比如头晕、头痛、咽部异物感、喉咙堵塞感、嗳气反酸、胸闷胸痛、胃部不适感、腹部气窜感、腹痛背痛、便秘和腹泻、大便不尽感、会阴部瘙痒、皮肤发麻、出汗等等。许多人存在多种不舒服的症状,并且经常变动,我们称之为“症状部位多变,性质不定”,很多人会说,我就是这里难过,也说不出是痛还是胀,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不舒服。这类患者会做很多检查,但是检查结果基本上都正常,有的人可能有一些轻度异常,不过这个异常的结果不足以解释患者难过的严重程度,但是患者却认为“我终于找到了难过的原因了”。比如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其实很多人去做胃镜都会提示“浅表性胃炎”,因为胃是磨碎食物的,表面带有浅表的炎症是正常现象,“浅表性胃炎”并不是腹痛和胃部不适的原因,所以他们吃多少胃药都不能解决问题。

2. 反复检查和治疗(逛医行为),并且疗效不佳。

这类患者因为躯体难过,会怀疑自己有某种重大的疾病,反复各个大医院就诊,没完没了地检查,专门找专家权威医生看。对于检查的阴性的结果不相信,当所有的检查都做完了,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比较特殊,检查自己的病的仪器还没有发明出来。当不舒服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到医院做检查,有的患者可能隔几周就做一次胃镜,隔几个月做一次头部磁共振,如果医生不同意检查就会产生医患矛盾。这种患者家里会有各种药物,他会尝试各种西药和中药、各种偏方,有的人会通过网络搜索治疗方法——网络购药,很容易受骗上当。不断服药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良隐患。比如躯体疼痛的患者会尝试各种止痛的药物,最终导致药物成瘾。会阴部瘙痒的患者会不断服用抗生素以及各种抗菌液清洗,最终导致抗生素耐药,以及菌群失调。服用多种中草药的患者最后出现肝功能损伤。尽管尝试各种药物或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患者最终疗效不佳。

3. 对疾病错误的理解,不良的思维认知行为。

这类患者有着根深蒂固的信念那就是认为自己肯定是器质性疾病,有的人可能达到疑病妄想的程度,所以他们必须经过长久的反复就医检查后才能接受自己功能性疾病的解释。在胡长春接触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大部分都存在“逛医行为”。因为他们的躯体症状是真实的体验,不是装的,由于医学知识的局限性,才会进行错误的解释和推理。比如一位胃部不适的患者,他会认为“既然胃部难过肯定是胃坏了;既然胃坏了,检查就能发现坏的部位;既然胃难过,当然吃胃药才能好”。对于长期的乏力和胃口差有的人归因于营养差,所以不舒服就要求挂氨基酸、葡萄糖,挂水的当时可能会舒服一些,但是输完液体症状仍然未有好转,其实这只是安慰剂效应。当医生否认是躯体疾病而是精神疾病时,患者不能认同,会纠缠不休,仍然要求医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开检查和开药。

4.轻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由于躯体不适的痛苦以及疾病看不好,患者肯定心里不痛快,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也是必然,但是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没有严重的抑郁情绪,求治欲望又特别强烈。有的人因为长期看不好出现绝望的抑郁情绪,但是如果能够改善躯体不适,情绪随之也好转,所以这类人群虽然伴有一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但是并不是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




躯体形式障碍是不是疑难杂症?

能不能看好?

胡长春说,躯体形式障碍是“假的疑难杂症,是可以看好的,它是精神障碍的范畴,患者不要讳疾忌医,听从医生建议找对科室就诊,只有诊断明确方能治疗有效。作为家属不要一味地指责患者装病,他们是真的痛苦,并不是无病呻吟,要有感同身受,理解患者。对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目前都是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期望值。通过量化治疗目标,逐渐减少就医次数,逐渐减少检查次数。最后有的人并不能完全消除躯体不适的症状,需要带着些许轻微的症状正常生活,和不舒服的症状和平共处。

总之,躯体形式障碍并不是装病,也不是疑难杂症,即使不治疗它也不会引起严重的躯体疾病,但是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造成家庭关系不和谐,浪费医疗资源。建议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到临床心理科科学规范治疗。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