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也要看天气?真得讲究


梅雨酷夏之交,天气总在“变变变”。杭州的天气向来任性,晴雨不定。药品储存也要看天气?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师们为您出妙招。夏季的高气温强光线、梅雨季的大湿度,会让药品发生微妙变化,甚至令药品“寿命”降低一半。此外,空气、温度、湿度、紫外线、包装容器和昆虫、微生物都可能对药品的保存产生影响。过期或者变质的药品非但对疾病不能很好的治疗,还会损害健康的身体。
1
怎么判断药品还能不能使用?
瓶装药
一般有片剂、丸剂、糖衣片、胶囊等,注意打开后应丢弃瓶中的纸团或干燥剂,以免吸潮。
片剂:发霉、显著变色、出现斑点、气味变化,不可用;
丸剂:松散不可用;
糖衣片:糖衣破裂、溶解、出现斑点、粘连不可用;
胶囊剂:软化,表面粘连不可用。
袋装药
一般为颗粒和散剂。
出现吸潮、软化、结块不可用。
液体制剂
包括酊剂、糖浆、乳剂等。
出现发霉、变色、异味、分层等不可用。
软膏剂
出现明显的颗粒、融化、败油味,不可用。

2
你知道药品也有“五怕”么?
1.“怕热”
a.针剂、生物制品
如白蛋白、干扰素、胰岛素、疫苗、微生态制剂等。
原因:对存放条件要求较高,极易变质或者药效降低。
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提示存放;冷藏药品严禁放入冷冻室,一旦药品结冰或结晶,将严重影响药效;药瓶冻裂切勿再使用。
b.部分外用制剂
如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
原因:液体高温容易变质。
c.栓剂
如吲哚美辛栓。
原因:高温栓剂易软化,不方便使用。
d. 代煎中药
原因:中药中的的生物碱,久放易沉淀变质。
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中冷藏保存,保存时间最长7-14天左右,夏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如果袋装药鼓起或者药液变味、有气泡时,说明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e.混悬剂
原因:加水或其他溶液溶解后,保质期限变短。
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内的药品,在未冲泡的状态下,常见保存于阴凉处;溶解后,保质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周,应尽快使用,并冷藏保存。
2.“怕冷”
a.糖浆
糖浆低温易析出沉淀或晶体,药品浓度改变,影响药效,不建议冷藏保存。
b.软膏
大部分软膏低温会导致分层,甚至直接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效。小部分软膏需低温保存,请参照说明书。
c.喷雾剂、气雾剂
常见的有: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鼻用喷剂等。
低温保存易导致喷药不顺畅,气雾不均匀,一般情况下,阴凉处保存即可。
3.“怕光”
常见的有:维生素、注射剂、硝酸甘油等。
阳光下的紫外线会加速变质,药效也会相应的降低。
4.“怕虫”
中药中的膏、丸、丹、散;西药中的糖浆剂。
常添加蜂蜜等甜度很高的辅料,注意防虫。
5.“怕潮”
西药中的冲剂、颗粒剂、散剂和泡腾片等,这些药品往往蓬松多孔,包装简易,吸湿性强,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结块、潮解,引起药物的变质、效能降低,甚至滋生微生物;
中药中的原料药材或饮片,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麝香、丹参、三七、金银花等。存放的环境潮湿,会引起霉烂、虫蛀、变色或泛油等现象,导致变质。如果冰箱无控湿功能,不建议放入冰箱保存,以防止霉变及变质。

3
怎么判断保存方法?
最权威的指导就在药盒里。每个药品的包装或说明书上都会有【贮藏】这一栏,该栏记载了该药品的储存条件。
要注意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保存要求,请尽量按照具体要求严格存放药品。
常见的药品存储术语及具体要求:
常温/室温:10-30℃(温度越低,对保存越有利)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温度不超过20℃
冷处:2-10℃
冷冻:-20℃
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避光:避免日光直射。
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人。
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人并防止污染。
小贴士
如果没有特别标明贮藏条件,一般是指常温。家用冰箱通常保鲜层为2-8℃,冷冻层为-18-24℃,部分冰箱可自行设定或调节温度。


相关阅读
- 07-23 他往医生桌上扔了两坨大便,医生还说他干得漂亮!
- 05-21 吃桑葚的季节到了,它可不只是“美味”这么肤浅
- 05-21 12岁女孩头晕乎乎,竟是患上了这种“中老年病”……
- 05-20 啥?肺“跑”进了脖子?
- 05-20 高一女生“怀孕”6个月?事情没那么简单!
- 05-20 实锤了!吃火锅辣条真的不长痘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