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夏日吸血鬼”

夏天,高温闪亮登场,随之而来还有恼人的蚊虫,相信很多人已经和它有过正面交锋,只留下“红包”作为战绩,越痒越挠、越挠越痒,痛苦之余,罪魁祸首还不停在耳边挑衅,让我们看看该如何对付这个“夏日吸血鬼”。
蚊虫叮咬反应
蚊虫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多种,常叮咬人类是按蚊、库蚊和伊蚊。被蚊虫叮咬后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试图清除这些外来物质(蚊子唾液),组胺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并让细胞之间充满液体,也就是出现炎症,这时被蚊虫叮咬的地方就会出现红肿和瘙痒等不适。
蚊虫叮咬治疗方法
蚊虫叮咬一般无需治疗可自愈,但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因此蚊虫叮咬治疗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1)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用手捏住被叮咬皮肤,防止蚊虫唾液中甲酸等刺激性成分扩大侵蚀面;(2)可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或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涂在叮咬处,与甲酸发生中和反应止痒;(3)皮肤无破损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4)在国内,清凉油常用于蚊虫叮咬,它主要成份是薄荷油和薄荷脑等,但台湾儿科医学会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清凉油,它可能会抑制神经系统,涂抹于鼻孔、脸部或胸部引起不良反应风险更大。
药物治疗包括:(1)抗组胺药物:研究发现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可减轻早期变态反应中的瘙痒和晚期反应的发红、肿胀和硬节等;(2)糖皮质激素:当发生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呕吐或低血压等过敏反应时,可局部或口服激素治疗。以上药物需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如何防蚊
蚊虫无处不在,它可以借助于触角中的气味和化学感受器,探测出呼吸气体和汗液中的二氧化碳和乳酸等有机物质来定位,除被叮咬后的处理,做好室内和室外防蚊工作也很重要。
(1)室内防蚊
蚊虫需水生环境繁殖,室内检查和清理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可从根本上消灭蚊虫,大家应重点检查厨房和卫生间容易积水的地方(比如厨房水槽下的积水、卫生间洗衣机下的积水),同时尽快将易拉罐和空酒瓶等处理掉,以减少蚊虫的滋生区域。
(2)室外防蚊
夏天傍晚是孩子嬉戏的时间,在室外游玩时,尽量避开花草多的地方,避开水池边,避免黄昏时候外出,可最大程度减少蚊虫的侵扰,同时给宝宝尽量穿能遮盖胳膊和腿的衣裤。
蚊虫叮咬小误区
1、O型和B型血的人是否更招蚊子?
常常有人说蚊子偏爱O型和B型血的人,不喜欢叮咬AB型血的人,类似的言论传播已久,大家都信以为真,现有研究发现蚊子可能是被身体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人体所散发的气味(主要包括乳酸、1-辛烯-3-醇)所吸引而搜寻宿主,和血型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蚊虫叮咬的“血型说”自然也不成立。
2、蚊虫是否是HIV的传染源?
蚊虫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黄热病、登格出血热、基孔肯雅热和其他虫媒病毒感染,这些病毒可在蚊虫体内复制,并大量存在于它们唾液腺中,通过叮咬感染人群和健康人群进行传播。但蚊虫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因为该病毒在蚊虫体内既不能存活也不能复制,也不会存在蚊虫唾液腺中,因此蚊虫不会是HIV的传染源。
3、蚊虫能否传播新冠肺炎病毒?
目前,全球未发现因蚊蝇等媒介生物致人感染新冠病毒报道,同时中国疾控中心认为蚊蝇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基础。
张理科 刘汀 供稿

相关阅读
- 07-23 他往医生桌上扔了两坨大便,医生还说他干得漂亮!
- 05-21 吃桑葚的季节到了,它可不只是“美味”这么肤浅
- 05-21 12岁女孩头晕乎乎,竟是患上了这种“中老年病”……
- 05-20 啥?肺“跑”进了脖子?
- 05-20 高一女生“怀孕”6个月?事情没那么简单!
- 05-20 实锤了!吃火锅辣条真的不长痘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