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患者跟食物的关系就像一场‘虐恋情深’,既不符常理的恐惧带来“胖”的食物,又不受控制的被食物吸引,被勾引之后的愧疚又让人恨不得吐之后快。
近年来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病发率越来越高,在13-25岁的青少年群体中高发,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非典型性进食障碍。
厌食症患者表现为有意严格节食,体重明显下降并低于正常水平;而贪食症患者则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存在反复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代偿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过度运动等。厌食症后期有50%-70%左右的概率会转化为贪食症。
进食障碍源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成长经历、人格特质,是多重因素引起的现实问题。
进食障碍跟自控力并无太大的关系,很多进食障碍患者并非不知道厌食、暴食带来的不良后果,内心也为自己的行为懊恼和后悔,只是许多生活应激事件的发生或者过去的伤痛需要一个发泄口,而他们选择用暴食、厌食而不是沉迷网络或者其他,来让他们得以发泄并保护他们远离伤痛。
但一旦使用这个方法,就无法关上泄洪的阀门,像其他很多的网瘾、游戏上瘾一般,任何外界的刺激都可能成为暴食的契机。
所以进食障碍的治疗要从营养治疗、行为管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帮助患者摆脱病症的困扰。
其中心理治疗是关键一步,不去解决进食障碍源头,而只是管理行为是指标不治本的。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家庭治疗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或者多种方法结合的整合疗法。
无论用什么方法,对进食障碍患者来说,重要的家人的理解,家人不必知道或者探究进食障碍病因,避免相互指责,而应利用并优化家庭资源,形成家人同盟,帮助患者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关推荐
推荐专家
多学科联合门诊
名医门诊
特需门诊
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