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的时效性

人体环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之生理顺应四时而变,而人之病理亦然。故随四时之移变顺时用药尤为重要。顺时令是中医治病的精要之一,中药对人体也存在着时间效应性。
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已详载了按时服药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而采用不同的服法。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具体注明了各种制剂的服药时间:晨服温阳补肾药,午服利尿药,暮服平肝药,晚服补脾胃药。中药应用的时效性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一、药物的时效性
由于药物性味不同,功效有别,在不同时间对人体效应有所不同。阳药气厚、味薄、性温热,当昼进;阴药气薄、味厚、性寒凉,当夜服。另外,药物本身作用时间亦有差异,如冰片、麝香,服后1~2分钟便起效;叶、花类药物,服用2~ 4小时可发挥作用;根、茎类药物,服药4~6小时才起作用。
二、剂型的时效性
剂型不同,作用时间则有快慢之别,所谓“欲速则汤,稍微用散,甚缓者用丸”。意为汤剂作用最快,散剂(如蛇胆川贝散)作用稍缓,而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常用于慢性病,起效慢,作用持久。其中丸药由于使用的辅料不同,工艺有别,有水丸、蜜丸、滴丸等之分,其作用时间、起效快慢也各有差异。所以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
三、煎药的时效性
部分药物因其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动物角、甲、壳类和矿物类药物,需先煎。滋补类药,多味厚滋腻,应文火慢煎。含挥发性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的药,宜后下。寒药轻煎,温药浓煎,药物不同,煎法各异。
四、给药的时效性
因机体对药物的感受性存在着时间差异,因而调整给药时间以顺应人体阴阳消长规律,脏腑功能节奏,病理演变趋势是必须的。对于周期性疾病,在治疗上充分利用其周期特点择时给药才能见效或收事半功倍之效。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如水肿、小便不利,需服通过强烈水泻而排除体内水湿的峻下逐水药及驱虫药等,需在清晨空腹时服;具较强泻下作用的攻下药和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饭前服用;消食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其他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也是依据疾病的病理节律,避开疾病易发季节,选其病势缓和期进行治疗。
选药合时,剂型恰当,煎药守时,服药按时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用中医药治病过程中,应注意中药的时间效应性,以取得显著疗效,并可使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关阅读
- 07-23 他往医生桌上扔了两坨大便,医生还说他干得漂亮!
- 05-21 吃桑葚的季节到了,它可不只是“美味”这么肤浅
- 05-21 12岁女孩头晕乎乎,竟是患上了这种“中老年病”……
- 05-20 啥?肺“跑”进了脖子?
- 05-20 高一女生“怀孕”6个月?事情没那么简单!
- 05-20 实锤了!吃火锅辣条真的不长痘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