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室,忙中更尽职

傍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楼儿科急诊室外,一块电子显示屏挂在墙上,不断提醒着病人可以做好准备进去了。
36岁的帅向华是8月1日晚儿科急诊的主班医生,他只穿了件短袖的白褂,短发根根直竖。35岁的钟小波医生是副班,她和帅向华坐对桌。
晚上6时10分,一位年轻父亲抱着个小毛头急冲冲走进急诊室。“下午4时左右烧到了39度,刚才测体温是37度,哭得没停过,您看,眼睛都通红的。”帅向华戴上听诊器,在小毛头的前胸和后背上各“按”了四处,小毛头噘起嘴大哭,年轻的父亲用手指轻轻点着宝宝的鼻尖,连连哄道“不哭不哭”。帅向华又吩咐小毛头的母亲扶住宝宝的头别动,将一块“压舌板”伸进小毛头嘴里,同时打亮一支小手电筒往里照。“扁桃体发炎了。”接着,帅向华又将小毛头的手掌和脚掌一一查看了一番,“掀开衣服看看有没有皮疹。”帅向华话音未落,小毛头的父母连忙给宝宝掀衣。“有点皮疹。”帅向华沉吟了片刻,对小毛头父母说道:“先去验个血吧。”
帅向华对记者说,小毛头种种症状都有,有经验的医生却能迅速从中找出重点。晚上8时,雨已经完全停了下来,急诊室里一下子挤进了10个大人,有的是带孩子验完血或尿之后来让医生分析化验单的,有的是来问医生孩子病因的,还有的是取了药之后来“谨遵医嘱”的……帅向华语调平稳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就像款款地翻过一页页书。
“病人多,就要抓紧时间。”帅向华说,候诊室里病人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医生写病历的时候字迹都很潦草,有时候还要用英文简写,其实就是为了写得快。”
对市一医院的儿科大夫们来说,每年有3个月的时间都要在急诊室里度过的。儿科急诊室的6名医生会轮流排班,每个班的时间是7个半小时。
晚上11点半,钟小波可以下班了,她站起身来,拿起窗台上的杯子喝了一大口水。午夜12时,帅向华和前来接班的同事完成“交接”,他摘下口罩,这时说话的声音已经沙哑。
“总是这样的。”帅向华笑着对记者说,孩子们哭闹声大,医生询问症状时不自觉地就会抬高声音,有时候还需要重复几遍,所以费嗓子。
媒体链接:8月3日《浙江日报》第7版http://zjrb.zjol.com.cn/html/2013-08/03/content_2261689.htm?div=-1

相关阅读
- 04-28 “感控无界,安全同行”——市一医院召开2025年感控委员会第二季度会议
- 04-18 重磅!我国过敏医学领域权威专家郭胤仕教授加盟市一医院,领航过敏防治中心建设
- 04-03 “橙心柿一”先心病救助项目杭阿线上推进会成功举办
- 04-02 全国表彰!童向民书记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03-28 杭州市首家!市一医院推出8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优先服务
- 03-19 打造“低空生命线”丨市一医院“低空+医疗”应用服务日趋成熟
- 02-27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春山可望万象新!市一医院举办科技创新月开幕式暨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
- 02-25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百医出海”,青年骨干踏上国际化研修新征程
- 02-20 “杭州市一DeepSeek智能助手”开拓杭州市一智慧医疗新时代
- 02-13 喜报!市一医院获评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