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治病也医心
发布时间:2013-11-25
浏览量:1336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心、没关系的、千万别担心……”
柔软的语调,配上标志性柔和的微笑,二十多年来,在市一乳腺外科主任刘坚的诊室前总是排满了病人,她的这间诊室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微笑诊室”。
“不要把病当成思想负担,你的这个病关键在调理,心态也很重要。”记者悄悄进门,刘坚正细心地和病人沟通着病情,详细到药物的作用,生活上的习惯,她都细细交代。
叫号间隙,她缓缓起身,揉了揉腰部,忍不住眉间一紧。
记者询问,她反倒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星期六不慎把腰扭伤了,但想到还有很多已经预约好的病人在等自己,她咬咬牙绑上绷带和夹板,周一一早又准时出现在诊室里。
虽然腰不适,坐着浑身都酸痛,但接过病历卡,又是一样的微笑,一样的耐心,旁人丝毫察觉不出她有任何异样。
时间接近中午11点,刘坚的桌上仍堆着厚厚一叠等待的病例,门口走廊里不断有人探头进来看看进程,刘坚笑着示意再等等,对方满是歉意地退了回去。
“一般按规定,我们给刘医生每天安排30个病人,”主管护师邬玉萍无奈地指了指桌上这叠新增加的病例,“这些都是临时增加的,基本上每天都将近60个,都要看到12点才能结束,最晚一次都到了下午1点半,和下午的门诊号都连上了。”
超时、饿着肚子看病是刘坚的工作常态,尽管如此,她的微笑和医术却从来不因此而打折扣,“穿上白衣,真心奉献,我们责无旁贷地帮助病人,而且现在看病也确实不易,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说起眼下医患关系的紧张,刘坚也一脸严肃,“总会遇到一些病情很复杂的,难以治愈的,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不理解和对立。”
在她心里,医者抱有一颗仁心,治病的同时也要“医心”。
“遇上这样的情况,从病人的角度想想,医生对他们的安慰和沟通作用是最大的,”刘坚说,很多时候往往医生耐心解释了,病人才能够真正了解疾病,愿意接受现实,维持好的生活质量,“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功的治疗,如果沟通不好,病人很容易就把负面情绪转嫁到医生身上,这是人之常情。”
今年,刘坚成功入选杭州市“百佳千优”健康卫士。在评选期间,市交警支队的朱霞特意为她发来了一封感谢信。
今年年初,朱霞的母亲因乳房肿瘤住进了市一,接诊的就是刘坚。朱霞在感谢信里动情地写道:“当时老人家无法接受病情,情绪一直很差。那段时间,是刘医生每天都坚持来病房开导,用她特有的微笑,温柔又坚定的语气打开了老人家的心结。”
最终,老人听了医生的话,情绪开始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后治疗效果很不错。
用微笑打开病人的心,这样的故事在“微笑诊室”里还有很多。
媒体链接:11月20日《杭州日报》A2版
媒体链接:11月20日《杭州日报》A2版

相关阅读
- 04-28 “感控无界,安全同行”——市一医院召开2025年感控委员会第二季度会议
- 04-18 重磅!我国过敏医学领域权威专家郭胤仕教授加盟市一医院,领航过敏防治中心建设
- 04-03 “橙心柿一”先心病救助项目杭阿线上推进会成功举办
- 04-02 全国表彰!童向民书记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03-28 杭州市首家!市一医院推出8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优先服务
- 03-19 打造“低空生命线”丨市一医院“低空+医疗”应用服务日趋成熟
- 02-27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春山可望万象新!市一医院举办科技创新月开幕式暨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
- 02-25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百医出海”,青年骨干踏上国际化研修新征程
- 02-20 “杭州市一DeepSeek智能助手”开拓杭州市一智慧医疗新时代
- 02-13 喜报!市一医院获评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