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的一天(上)

裘力锋医生今年30多岁,在急诊工作已有10多年了。这里的节奏,就是每天三班倒:第一班,是早上8:00到16:00;第二班,是16:00到24:00,叫前夜班;第三班,是24:00到早8:00。每周,一个急诊医生至少要上2个白班和3个夜班。这一天,他上的是白班。
“有人说,在我们急诊做一年,抵得上其他科室做4年,所以,我们急诊的医生流失一直都挺多。”
抢救室是120把病人第一时间送来的地方,也是临时过渡的地方。在病人情况稳定后,都要求在第一时间转到相应的病房去。不过,因为病床调度的问题,也有病人会在抢救室多待两天。这一天,抢救室里有3张空床,算是人比较少的情况。此外,抢救室还连着一间小小的门诊室,接待来看门诊的病人们。
在上班开始的第一时间,裘医生就已经进入了工作的节奏。首先是查床,在了解目前各床病人的情况、应对家属的询问后,要在急诊内科坐门诊,并且随时处理120送来的病人。
市一医院的急诊内外妇儿都有,每个地方都很忙。去年一年,这里的急诊量约有75000人次。
“我老伴突然就晕倒在卫生间里了!”早上9点半多,呼啸而来的120送来了一位病人,这是一位80多岁的阿姨,她白发苍苍的老伴焦虑地跟在担架旁。这位阿姨的血压很高,仪器显示,低压有114,高压达到了206。“给病人挂盐水!”这个病人需要别的科室协助处理,裘医生一边吩咐护士们先做处理,一边马上拨通内线,联系了楼上的神经内科。
“她早上在床上小便失禁,说要去一下卫生间,结果就昏倒在里面了……”阿姨的老伴高高瘦瘦,看得出来,平时是个有点学者风范的老先生,可当病魔降临的时候,任何风度、学识都无法挽救亲人时,他和所有人一样陷入了恐慌。
“换个护士,换个年纪大点的护士……”看到年轻的护士正准备为老伴做静脉注射,老人忍不住吩咐道。年轻地护士叫来了一位年纪稍长的护士,她好像习惯了这种态度。
神经内科的李医生拿着值班手机匆匆来到了内科,熟门熟路地找到器械、药物,开始帮助处理情况。“阿姨,您现在是什么感觉,可以和我说一下么?”躺在病床上的阿姨艰难地说了几句之后,突然开始抽搐。
“这是怎么回事,没到医院的时候人还好好的,怎么送到这里就突然这样了!你们医院是怎么回事!”阿姨的老伴瞬间急红了眼睛。可是,在医院,治疗也要个过程啊……”旁边有人轻轻地小声说了一句。

相关阅读
- 04-28 “感控无界,安全同行”——市一医院召开2025年感控委员会第二季度会议
- 04-18 重磅!我国过敏医学领域权威专家郭胤仕教授加盟市一医院,领航过敏防治中心建设
- 04-03 “橙心柿一”先心病救助项目杭阿线上推进会成功举办
- 04-02 全国表彰!童向民书记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03-28 杭州市首家!市一医院推出8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优先服务
- 03-19 打造“低空生命线”丨市一医院“低空+医疗”应用服务日趋成熟
- 02-27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春山可望万象新!市一医院举办科技创新月开幕式暨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
- 02-25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百医出海”,青年骨干踏上国际化研修新征程
- 02-20 “杭州市一DeepSeek智能助手”开拓杭州市一智慧医疗新时代
- 02-13 喜报!市一医院获评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