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检查对患者及周围人群有害吗?
发布时间:2014-06-24
浏览量:1327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周,我们刊发了《甲状腺癌病人做碘131治疗预约后得等半年》的文章后,有读者咨询:“碘131是不是辐射很强,核辐射很危险,文章中提到的核医学安全吗?”还有人问,有辐射的检查会不会诱发癌症等疾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很多人谈“核”色变。不少人认为,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受到辐射损伤、致癌、致畸等,对接受核医学检查后的患者也退避三舍,担心受到有害辐射。
“大家不必这么恐惧。一次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量,仅相当于一次长途空中旅行所受的辐射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杭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赵春雷主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空气、土壤、建材中都存在。相比这些天然辐射来源,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没有显著增加,其用量也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事实上,多数核医学检查中病人所受辐射量与X检查相比更少。另外,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与CT或MR造影剂相比,所需化学成分极其微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
研究证实,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的活度,是随着时间推移快速递减的。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测量值只在注射显像剂后0.5小时内和距离0.5米内稍高,而1小时后和距离1米以上则测量值就迅速降低。况且患者注入显像剂时,会被嘱咐要大量饮水,相当一部分显像剂会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尽管受检者在接受核医学检查时,会被常规告知,要在检查当日尽量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密切接触,实际上当患者在核医学科完成检查之后,体内残留的放射性绝大部分已经消退,并继续快速从身体内消失,不会对与之密切接触的周围人员造成影响。
“目前在发达国家,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在诊疗过程中接受核医学检查,核素功能显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赵春雷主任说,大家更应理性地看待核医学在临床合理运用时的辐射问题,消除恐惧心理。
媒体链接:6月24日《杭州日报》B8版
媒体链接:6月24日《杭州日报》B8版

相关阅读
- 07-23 他往医生桌上扔了两坨大便,医生还说他干得漂亮!
- 05-21 吃桑葚的季节到了,它可不只是“美味”这么肤浅
- 05-21 12岁女孩头晕乎乎,竟是患上了这种“中老年病”……
- 05-20 啥?肺“跑”进了脖子?
- 05-20 高一女生“怀孕”6个月?事情没那么简单!
- 05-20 实锤了!吃火锅辣条真的不长痘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