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筛查杭州地区协作中心 上周落户杭州市一医院
发布时间:2016-01-27
浏览量:2419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报讯 只要抽2毫升的静脉血,通过检测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早期胃癌筛查杭州地区协作中心上周落户杭州市一医院。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说,我国胃癌高发,每年新发胃病40万例,死亡35万例,新发及死亡病例都约占世界的40%。按病死率统计,我国胃癌排所有癌症的第三位。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
“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李兆申说,以往,我国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大面积的人群普查。此外,通过胃镜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
目前,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已在不少国家开展。市一医院院长马胜林说,市一消化科引进了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在做这项筛查时,受检人只要抽2毫升的静脉血,通过检测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风险。这项抽血检查有安全、经济、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有意义。
市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筱凤说,早期胃癌患者大多都没有特殊症状,做血清胃功能检测可帮助尽早发现潜在风险。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再进一步做胃镜精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经过研究,目前发现的胃癌高危因素有:年龄超过40岁,有胃癌家族史,来自胃癌高发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
张主任建议,具有以上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测,结果若有异常,应根据医生建议考虑接受胃镜精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相关阅读
- 04-11 ACS Nano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林能明教授团队和浙江大学高建青教授团队揭示仿中性粒细胞纳米载体调节免疫微环境增敏抗肿瘤化疗疗效的作用机制
- 11-14 喜报!市一医院成功获批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 11-14 浙江省老年重大慢病防治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 01-30 【科研诚信教学】转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出品学术不端警示教育系列动画
- 11-24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院顺利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培训会
- 11-17 笃行不怠,踔厉奋发 ——浙大市一举办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
- 01-06 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 01-06 杭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 01-06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分子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 12-18 重融合 研精微 致广大 ——肿瘤融合研究与精准诊治实验室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