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话养生

发布时间:2019-02-19 浏览量:5508次 来源:傅大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月19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那么,雨水节气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傅大治雨水气节要注意三大要点:

一.要懂得适时春捂

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雨水节气昼夜温差较大,雨水多,湿气重是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俗语说的“春捂秋冻”的“春捂”在这个季节就特别需要强调。尤其是年高体弱者,易于受风寒而患风寒感冒。《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证就是指的关节痛,老寒腿。春季多风,雨水节气寒湿重,具备了“风寒湿”三气杂至的条件,体质弱的人就易患上“痹证”。因此,雨水节气一定要注意保暖,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两头;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衣着宜“下厚上薄”。同时还应避免用冷水洗头洗脸洗脚甚至洗澡。另外,常用生姜红枣一起煮汤喝,亦能够驱寒保暖。

二.注意调理情志

雨水节气,阴雨绵绵,天气阴睛不定,景色也不佳。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加上春色还未吐艳,无景可观,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中医认为,肝是主情志的,肝气调达,则精神愉悦。根据古代的五行理论,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所以,春天要放飞心情,要开心,而不能让自己悲伤。雨水节气,更加要注意调理情志,愉悦身心,以顺应春季“养生生之气”的要求。

三.健护脾胃祛风利湿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五行之木,对应的季节是春天,对应的脏器是中医所说的“肝脏”。五行理论认为,“木能克土”,运气有太过不及,春天的节气太过,肝气过旺,肝气犯脾,就容易引起脾胃疾病病。而雨水节气,降雨多,湿气重,寒潮时又光顾。脾惧湿,胃畏寒,这种又冷又湿的节气,更让脾胃病高发。因此,雨水节气更要注意顾护脾胃。避免生冷、油腻的饮食,少饮酒;适当运动,以健胃助消化、避免寒湿入侵。所以,饮食要以平性为宜。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雨水时节容易出现“倒春寒”,“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会使寒湿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傅大治副主任中医师说,其实在雨水的天气,我们还是要多注重一些自己的身体健康,多运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其次就是饮食尽量少吃肉,多吃水果和蔬菜

营养科主任杨任华建议,可以多吃些五谷杂粮,同时巧妇们可以经常熬粥给家人食用。例如,银耳粥、红枣小米粥、百合山药粥、薏仁莲子粥、薏米仁山药粥、南瓜燕麦粥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