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市一医院与杭州市急救中心签署急救医疗战略合作协议

为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紧密合作,有效提升急、危、重症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推动急救医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着力构建与杭州城市首位度相匹配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4月1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大市一医院)与杭州市急救中心签署急救医疗战略合作协议。杭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浙大市一医院院长马胜林,杭州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袁北方,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张军根等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浙大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黄进宇主持。
马胜林院长在讲话中指出,一直以来自己非常关注和关心杭州市急救中心的发展,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也是酝酿已久,相信双方合作后一定能提升院前、院中急救能力的贯穿性。合作后,我们将立足杭州大卫生的视角,戮力同心,共同提升市级医疗综合诊治能力;精耕细作,强化内功建设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融洽无间,关爱辐射力促双方感情融和;搭台筑巢,为杭州市急救中心人员搭建事业成长空间。
袁北方处长说,今年是建国70周年,是坚定不移“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全面推进“1+5”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之年,希望双方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载体,创新急救医疗服务,有效融合院前、院中医疗救治,让急救体系更便捷、更有效。浙大市一医院是市属最大的三甲医院,在各项工作中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在推进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中更要发挥主动性。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更需发挥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抱团取暖、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加快五大中心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杭州样板”,赋能“健康杭州”建设。
张军根副主任在讲话中表示,为深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快践行医疗急救“三环理论”,让生命的链条连接更加紧密、更加牢固,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更加快速,更加有效的救治。很高兴能与浙大市一医院联合召开五大中心建设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暨院前、院中急救对接会并在这里举行战略合作的签订。
今年是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的第二年,在杭州市卫健委的有力领导下,我市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比如人才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建设等问题。非常感谢浙大市一医院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伸出援手,极大地促进了院前急救医生队伍的稳定,这对提升院前急救的专业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内容落实好,进一步推动院前、院中医疗救治的无缝衔接,促进区域急救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好更优的急救医疗服务,为推动“健康杭州”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仪式上,马胜林院长和张军根副主任分别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据悉,双方将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在急诊医学领域探索建立更为完善、高效的急救医疗体系。通过持续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提高院前、院内急救合作的实际水平,确保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连续的急救医疗服务,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脑卒中、严重创伤、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等重大急症的救治上力求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除此之外,还将在人员交流和科学研究上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签约仪式后,张军根副主任就《急危重症院前院内的一体化救治的实施与改进》进行了讲解。杭州市急救中心孙宝云副主任对《POCT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随后,浙大市一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创伤救治中心负责人对五大中心工作进行了汇报。
胸痛中心
浙大市一医院的“胸痛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27日,并于同年12月5日通过“胸痛中心”专家组认证。“胸痛中心”与11家医院共同建立了“胸痛中心”区域性网络体系,为患者提供及时、快捷、合适、高效的诊疗服务,建成一条真正的绿色通道,心内科、急诊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协作,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院外通过建立区域协同诊疗机制,培训“120”急救中心及基层医院人员,改善转运机制,宣教“胸痛”相关知识,进一步缩短发病-再灌注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得以进一步优化,各网络医院之间及院内各科室之间协同救治能力不断加强,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手术320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近720例。
卒中中心
2016年,成立浙大市一医院“卒中中心”。目前,“卒中中心”已是国家脑防委授牌“高级卒中中心”及“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从去年开始,脑卒中救治流程进一步优化,完善脑卒中绿色通道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和考评体系,依托医联体建设,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医院卒中中心形成网络,上下转诊更顺畅,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得到快速而精准的联合诊治,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卒中中心”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开通卒中绿色通道,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卒中医疗救治体系。2018年手术量达500台,其中急诊手术170台,位居省内前列。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浙大市一医院集团早在2004年就成立杭州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了杭州地区乃至省内周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2012年医院加强医疗内涵管理,开通绿色通道,优化转诊流程,建立MDT讨论制度,专门制定了院内危重孕产妇救治流程、管理细则及激励机制,为有效降低杭州市危重孕产妇死亡人数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医院救治危重孕产妇的综合实力获得了杭州地区乃至外省病人的赞誉,尤其是在产科内外科合并症方面的综合救治水平,得到了省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浙大市一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依托医院强大的儿科实力,伴随着“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患者的早产儿救治而成立的,主要建立在新生儿宫内转运基础上。
承担了大量区域儿童重症救治及新生儿救治工作。多年来两个中心联袂合作,成为全省不可多得的高效、高水平救治中心。
为方便基层医院转诊,专门设有独立床位协调人员,儿内科及新生儿转诊电话、科主任电话向联合体医院儿科公开,以便联系转诊。儿内科及新生儿二、三级医生承担基层医院的会诊和指导工作。包括会诊、查房、讲课、专家门诊、电话会诊、微信会诊、远程医疗会诊等。
2018年浙大市一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共收治819例新生儿患者,治愈率大于99%,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小于2500g)270例,治愈率高达99%;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500g)53例,小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也达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好转率达91%,超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g)治愈好转率62.5%。同时新生儿科还参与了8400余例高危孕产妇胎儿的围生期及新生儿期救治工作。
创伤中心
“创伤中心”采取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创伤救治流程、处置标准及管理机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良渚分院创伤分中心与总院“创伤中心”已有多次高效有序的配合,高效绿色通道和信息化手段为抢救危重复合伤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为他们获得了生的希望,大大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治8500例复合外伤病人。

相关阅读
- 04-28 “感控无界,安全同行”——市一医院召开2025年感控委员会第二季度会议
- 04-18 重磅!我国过敏医学领域权威专家郭胤仕教授加盟市一医院,领航过敏防治中心建设
- 04-03 “橙心柿一”先心病救助项目杭阿线上推进会成功举办
- 04-02 全国表彰!童向民书记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03-28 杭州市首家!市一医院推出8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优先服务
- 03-19 打造“低空生命线”丨市一医院“低空+医疗”应用服务日趋成熟
- 02-27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春山可望万象新!市一医院举办科技创新月开幕式暨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
- 02-25 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百医出海”,青年骨干踏上国际化研修新征程
- 02-20 “杭州市一DeepSeek智能助手”开拓杭州市一智慧医疗新时代
- 02-13 喜报!市一医院获评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