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用药十大误区

三伏末,杭城的气温刷出新高,蒸笼模式为细菌、病毒、蛇蚁蚊虫创造了有利条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感冒中暑、空调病、皮炎湿疹、食物中毒、腹泻等,加上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和认知,反而加重病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夏日用药误区,不知道聪明的你有没有中枪呢~
误区1
吃头孢不喝酒就万事大吉?
网络流传“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可不是谣言,说的就是头孢类药物与酒精一起服用时,人体出现胸闷气短、头痛恶心,严重则致死。
除了白酒红酒之外,所有含酒精成分的食品药品都要谨慎哦,像藿香正气水就含有40%-50%的酒精,不能和头孢一起吃哦~
误区2
皮炎平,皮肤病万能神药?
夏季蚊虫增多,加上杭州的高温高湿,经常出现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
皮炎平主要治疗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或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但夏天常见的股癣(真菌引起)常常也是瘙痒难耐,用皮炎平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千万不能随意自行用药,还是要去医院就医。
误区3
腹泻就吃止泻药?
夏季腹泻高发,因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可适量使用止泻药。
而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出现发烧、上吐下泻、腹痛剧烈、大便带脓血等要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止痛药。
误区4
风油精虽好,孕妇要慎用!
风油精中的樟脑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对胎儿刺激特别大,孕妇不宜使用。此外,清凉油、十滴水、仁丹等孕妇都要避免使用。
误区5
中药与寒冬更配?
民间老人常觉得夏天燥热不宜吃中药。其实,“冬病夏治”是中医的常见方法,尤其适合很多寒性疾病,比如风湿、哮喘等,在夏天通过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冬季已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减轻或消失。
夏天来了,反季节治病还远吗~
误区6
药品保质期内=安全?
不一定哦~使用之前需要看是否变质,夏季高温湿热,药片容易受潮破损,药丸胶囊容易软化、破裂,糖浆容易浑浊、变色、霉变等,如果发生破损或变味,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可以再使用,过期和变质药品都属于有害垃圾。
误区7
药品放冰箱保存最好?
药品储存中,常温保存是指10℃-30℃,阴凉处存储是指20℃以下,冷藏是2℃-10℃。不少药品需要冰箱内冷藏不是冷冻哦,但大部分药品常温存储即可。
所以我们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贮藏]这一栏会列出药品的储存条件,按根据说明书要求存放药品,否则有可能缩短药品有效期,造成药品损坏,不仅没有药效甚至产生毒性。
误区8
中暑,来一瓶藿香正气水?
中暑分“阳暑”和“阴暑”。“阳暑”指长时间呆在烈日下、出汗过多,引起的发烧高热、头晕眼花等症状,此时喝藿香正气水则为火上浇油;“阴暑”多是因为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如久居空调间,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等引起的头晕、恶心的症状,推荐服用藿香正气水。
误区9
足癣反复发作
难道是不治之症?
夏季足癣高发,使用美克、兰美抒或达克宁治疗三四天后感觉瘙痒消失就自行停药,但很快又复发,如此反反复复后足癣常被人认为难以根治。
其实足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消失后还应继续用药一至两周,以彻底杀灭真菌。
误区10
喝水也有讲究?
白开水作为“百药之王”,夏季大量排汗后喝大量的水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建议少量多次,每天7-8杯的水量最佳,补充体内水分,可适量喝点淡盐水补充盐分。
彭雪英 供稿

相关阅读
- 07-23 他往医生桌上扔了两坨大便,医生还说他干得漂亮!
- 05-21 吃桑葚的季节到了,它可不只是“美味”这么肤浅
- 05-21 12岁女孩头晕乎乎,竟是患上了这种“中老年病”……
- 05-20 啥?肺“跑”进了脖子?
- 05-20 高一女生“怀孕”6个月?事情没那么简单!
- 05-20 实锤了!吃火锅辣条真的不长痘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