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寒潮“确认收货”,小心这些“冻出来的病”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一场寒潮呼啸而来。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今冬首个寒潮黄色预警,全国大部地区将迎来今冬最寒冷天气。强冷空气29日到达浙江,全省大部降温12-14℃,局部地区可降温14℃以上。无论最高还是最低气温都将大面积、断崖式下跌,清一色、齐刷刷地创新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发出提醒:世界上并没有“金钟罩”、“铁布衫”,请广大市民,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在这段时间要注意个人防护,提高自身抵抗力。
雨雪天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保护好头部、手部和脚部,千万别忘了戴帽子、围巾、手套;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行最好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神经内科副主任殷聪国:
脑卒中(中风)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联系,一般认为冬季最高,尤其是温度骤降后更是高发期。
50岁以上的人群,随年龄增长,中风的发生及死亡率明显增加;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患者的中风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吸烟、酗酒、疲劳、肥胖也是中风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应及时增加衣物,注意保暖;消除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定期检查,接受专业医生指导;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心态,对防止中风十分重要。
同时应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沈凌:
(1)密闭空间内病毒和细菌的单位浓度会明显增加,老年人和幼儿感染机会增加;
(2)寒冷常伴随干燥,湿度小,容易使病原微生物悬浮于空气中,也容易增加接触机会;
(3)寒冷的空气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减少气道纤毛功能,这些也增加感染的机会。
从减少病原菌单位浓度的角度,要定期通风,例如当出门离开房间时可以开门窗通风;或者长时间在室内,可以交替房间开窗;增加室内湿度,特别是在用空调的时候要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30-40%之间。
另外,出门佩戴口罩,或者如果家中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要分房睡,并佩戴口罩。
骨科主治医师何齐芳:
寒冷天气里,老年人群要尤其增强防摔意识,尽量减少雨雪天出行,出行时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辅助拐棍等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室外锻炼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室内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
另外老年人骨质疏松,平时要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搭配,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补充钙质,增强骨质坚韧度。
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傅大治:
适量增加产热高的主食及温热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特别有益。防治上火,还宜配食鸭、鹅、藕、木耳等护阴之品,特别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品,帮助祛寒和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尤其对于一些体弱多病、慢性病患者、女性、老人,冬天泡脚都是不错的保健方式,具有温阳补肾的效果。

相关阅读
- 05-28 喝水总呛、说话变哑?竟是肺癌发出的“信号”!
- 05-27 6年感情散场后,小伙喝到“肝肠寸断”,医院连躺31天!
- 05-26 24 岁打工小伙整只手绞进绞肉机,医疗消防联合上演生死救援!
- 05-26 6厘米铁钉直插颅内!“凶器”竟避开所有致命区
- 05-23 市一医院各院区端午节放假安排
- 05-23 可防可治不用慌,防感中药香囊戴起来!
- 05-22 5000步变700步!省心省力的产科一体化门诊来啦!
- 05-22 每周2次尿床就是病?儿童遗尿专病门诊来了,还有大型义诊活动
- 05-22 5月29日全国知名心外科专家刘迎龙教授团队坐诊市一医院
- 05-20 大伯突然“中邪”,这口每天都该吃的营养,很多人都缺 市一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5月19日 17:12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