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的故事】连载7 |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

发布时间:2019-01-31 浏览量:8799次 来源:沈凌

2019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收到了来自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主任送的一本书《急诊医生值班日志》,拿到书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读了起来,故事都很精彩,文字也很朴实,但其中一个个故事又让人回味无穷,引人思考。用了二天的时间基本看完,掩卷长思--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呢?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在不同人的眼里看法自然不同。在老百姓眼里,最朴实的感受就是能看好治好我的病的医生就是好医生,这也是最政治正确的说法;在同事眼里,能与大家团结合作,工作中能相互体谅帮助的医生是好医生;在领导眼里,工作上不出错不闹纠纷还不够,还要会写文章会搞课题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在亲戚朋友眼里,不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看好病,还能在非自己专业帮忙找到好医生,才是好医生;在政府层面,可能是用最少的资源(钱)把人民群众的病治好才是好医生。那么我眼里的好医生是什么样呢?

我说会思考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只有会思考的医生即使在繁重的工作中也能及时的总结归纳,将临床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地传递给同道,让大家的业务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只有会思考的医生才能善于学习新知识,并融汇贯通,并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抓住本质直击要害;只有会思考的医生才能不满足于“差不多就得了”,而总是希望能找到答案,不论是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还是向同行请教都尽力去寻找;只有会思考的医生才会发现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且反思,不仅仅教条地依照教科书,而是灵活应用;只有会思考的医生才能不人云亦云,始终有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路径,在柳暗花明处拔雾云开。

在阅读宗主任的书,我深刻感受到他的仁爱之心,为了救治患者他牺牲了一个又一个陪伴家人的周末,他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认真细致观察病情、他认真总结反思失败的教训;他善于学习,巧妙地解开一个个疑难杂症;他慈悲为怀,关心患者,但又坚守原则,该做的检查不能放过。

其中也有很多关于医患关系的认识和看法,作为同道,我感同深受。这些年中国的医疗圈是非很多,医患纠纷也屡屡发生,有些检查在病人眼里可能会认为是过度医疗,有些百度的医疗机构也扭曲了医疗行业的形象。但是,谁又能知道一个乏力表现的中年男性是个急性心梗的病人,如果不是凭着第六感发现心率偏慢把病人叫住做了心电图,这个严重的漏诊和生命的代价谁来承受;谁又能理解一个仅仅头晕的年轻教师其实是后颅窝出血,如果不做CT又怎能发现;谁能料到一个轻微肺炎住院病人竟然隐藏着夹层动脉瘤,患者家属坚持要求转院,可是却在出院当天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医学实在是博大精深,很多现象我们还在探索中,很多事情医生可能是凭着一种微妙的第六感来做事,我推荐大家(特别是普通民众)看看这本书,看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试着从医生的角度去理解医疗理解看病这件事。

如果你是医生,我推荐你看《急诊医生值班日志》和我的新书《医生为什么会误诊》,想要看好病,一个好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宗主任急诊室的病人特点是急,所以他总是要抢先一步,诊断抢先治疗抢先,就是这样的一次次抢先救活了不少人,有仅仅血氧饱和度偏低(90%)但一点也不气急的肺栓塞患者,有一直当作哮喘但却是上气道肿瘤的病人,有因为腹痛差点当成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你可能有些病一辈子未必遇到,但是他的思考方式却值得你一辈子学习。

如果你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我想一并推荐你看《急诊医生值班日志》和我的新书《医生为什么会误诊》,理解医疗的复杂性,积极地参与到疾病诊疗的过程中来,是与医生配合而非对抗,是互相补充而非互相排斥,是相互理解而非相互辱骂,是相互换位思考而非意气用事。只要这样我们才能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病魔。

再次推荐宗主任--一个会思考的好医生写的书《急诊医生值班日志》,以及本人的新作《医生为什么会误诊》以下是购买链接。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4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