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的代谢支持:皮质类固醇和维生素:Why、When、How

翻译:陈明月 编辑:未亚平
综述目的:
脓毒症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急需有效、低成本的辅助治疗。皮质类固醇已研究了几十年,最近有研究提示维生素C、硫胺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D可能是脓毒症的新疗法。
近期新发现:
APROCCHSS (N=1241)和ADRENAL (N= 3800) 试验均显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缩短休克持续时间。CITRIS-ALI (N=170) 研究发现静脉注射维生素C 200mg/kg/d未发现脏器功能损害。VITAMINS (N=216)研究发现氢化可的松200 mg/d单独使用或联合“维生素C 6g/d+硫胺素200 mg/d”对升压药物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一单中心研究(N=88)报告了硫胺素对脓毒症的中性影响。2项RCT研究(N=475和N=1360)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死亡率无统计学影响。
总结:
目前,来自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尚不支持维生素C、硫胺素和维生素D作为脓毒症的代谢治疗。
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可抑制脓毒症时的炎性级联反应,从而缓解了随后的血管麻痹状态。1998年里程碑式的RCT研究显示,超生理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可改善血管对升压药物的敏感性,这促使了皮质类固醇在脓毒症应用的研究。随后多个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从而引发皮质类固醇使用的最合适的目标人群、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最近,两个大型RCT研究(APROCCHSS,N=1241;和ADRENAL,N=3800)研究了需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治疗的脓毒性休克。APROCCHSS发现“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00mg/d +口服氟氢化可的松50ug/d”组较安慰剂对照组90d死亡率更低(43% vs. 49%,P=0.03); ADRENAL研究发现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00 mg/d与安慰剂对照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7.9% vs.28.8%,P=0.50);然而,两项试验均发现实验组血管升压药剂量更低。最近一项荟萃分析报告,皮质类固醇对脓毒症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缩短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
维生素C
维生素C(抗坏血酸)能影响内皮细胞的合成和功能,并通过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ROS)而起到细胞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也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比如,催化多巴胺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多巴胺b-羟化酶)并有助于抑制炎症的级联反应。
Why
人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外源获得。脓毒症或危重患者中,由于ROS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此外,脓毒症患者的血浆维生素C浓度通常较低。脓毒症动物实验发现,外源性维生素C能够改善毛细血管血流和/或微血管的屏障功能,并能够改善小动脉收缩反应性。
How
血浆维生素C浓度低于23 mmol/l认为是维生素C减少。当健康人口服摄入高剂量维生素C时,肠上皮转运效率会下降,从而使得血浆浓度维持稳态。最初研究发现,创伤或感染患者每天静脉注射3g维生素C才能达到正常的血浆浓度。最近,一项MODS危重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每12小时静脉注射1g维生素C可使血浆维生素C维持正常浓度,每天10g可达到超生理浓度。RCT研究发现,脓毒性休克患者每6小时iv 1.5g维生素C就足以达到并维持超生理血浆浓度。
When
一项随机盲法RCT研究(N=24)发现与安慰剂相比,“维生素C 200 mg/kg/24h”组及“维生素C 50 mg/kg/24h”的SOFA评分均下降,且前者下降更明显。
多中心RCT的CITRIS-ALI(N=170)研究发现静脉注射维生素C(50 mg/kg,q6h)在研究的167h内无显著差异:96h△SOFA(差值为-0.10,95%CI为-1.2 3~1.03;P=0.86)、CRP(差值为7.94 ug/mL;95%CI:-8.2~24.11;P=0.33)和血栓调节蛋白(差值为0.69 ng/ml;95%CI:-2.8~4.2;P=0.70)。
2017年,一项单中心研究(N=94)发现,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1.5g/6h)+氢化可的松(50 mg/6h)和硫胺素(200 mg/12h)的联合治疗方案可减少升压药物使用,并降低住院死亡率。该方案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这种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包括维生素C和糖皮质激素在脓毒症中的协同作用。维生素C通过转运蛋白SVCT2(钠-维生素C共转运蛋白2)进入细胞。一项体外实验报道了地塞米松增加SVCT2的表达,另一项实验报道了氢化可的松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可逆转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同样,亦有研究报道维生素C可逆转谷氨酸皮质激素受体的氧化,从而增加了糖皮质激素的活性。上述这些发现仅来自体外实验,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项名为VITAMINS的RCT研究(N=216)发现,皮质类固醇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1在主要结局方面无显著差异(差值为-0.6h;95%CI -8.3 - 7.2;P=0.83),但联合疗法无血管活性药物延长了7天。这些试验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静脉注射维生素C耐受性似乎良好,但这些研究排除了可能有草酸肾病或溶血风险的患者。
硫胺素(维生素B1)
硫胺素亦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亦必须从外源获得。营养良好的成年人的肌肉、肝脏和肾脏中储存大约30g硫胺素,但即使在健康的情况下,当饮食缺乏硫胺素时,体内储存的硫胺素将在短短18天内耗尽。
Why
硫胺素缺乏危险因素有:饮酒、孕妇的剧吐,危重疾病期间的风险因素(如禁食或摄入不足、吸收障碍、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丢失等);因此,危重患者硫胺素的储存很快就会耗尽。
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当缺乏时将降低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导致丙酮酸积累,使得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改善代谢途径是硫胺素治疗的潜在机制。
When
目前尚缺乏基于实验室的硫胺素的快速监测。早期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估了30名脓毒性休克患者(实验组)和30名较轻急性病患者(对照组),发现6名脓毒性休克患者(30%)及所有对照组均无硫胺素缺乏。巴西一项单中心脓毒性休克的队列研究(N=108)发现77名(71%)缺乏硫胺素,68名(63%)院内死亡;但在无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调整的情况下发现,硫胺素浓度与死亡率无关(RR=0.995;95%CI 0.987-1.004)。
最近一项脓毒性休克的配对研究(N=369)中,123名患者接受了硫胺素治疗,246名患者没有接受治疗。硫胺素组乳酸清除更高(OR=1.30;95% CI 1.00-1.70)和28天死亡率更低(OR=0.67;95%CI 0.49-0.91)。一项针对53名脓毒性休克的酒精滥用者的回顾性单中心病例研究发现,仅34名(64%)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静脉硫胺素治疗,那些未接受硫胺素治疗的19名患者死亡率极高(15/19,79%)。Donnino等人的一项针对脓毒性休克的双中心研究发现,硫胺素缺乏者接受静脉硫胺素治疗200mg bid 持续7天,其乳酸水平、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另一项二次研究发现,硫胺素治疗与肾功能改善有关。这些研究提示识别硫胺素缺乏并对其进行治疗对患者有益。
How
肠内营养液支持时大约每天摄入2.5mg硫胺素。硫胺素的吸收速率是限定的,据估计,单次口服硫胺素的可吸收的最大量为4.5mg。对于危重患者,因肠道受体下调其吸收功能亦减弱,因此,治疗意义上的硫胺素治疗宜静脉给药,剂量在100-600mg/d。
维生素D
Why
不仅仅是骨骼肌,机体大多组织和细胞都有维生素D受体。其中一些组织可将循环中主要形式的25-羟基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从这个意义上,维生素D可看作一种激素,而非维生素。
When
最近,维生素D在重症状态、MODS,特别是脓毒症中的潜在作用引起人们兴趣。有人认为这些危重人群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而目前尚未对这些患者进行维生素D水平监测。也有人怀疑维生素D缺乏仅仅一项化验指标,而不是疾病的原因;另外危重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较高,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危重疾病的结果,或者说危重疾病的变现形式(指标),因此其临床意义有限。
How
急性疾病期间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尚不清楚。一项2期的内科及外科重症患者维生素D补充疗效评价的RCT研究(N=475)发现,主要结局指标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虽然6个月死亡率降低了8%,但该绝对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0.05阈值。但是,研究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的死亡率显著上升。鉴于此,欧洲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多中心RCT研究(N=2400)研究了维生素D<12 ng/L的重症患者,观察了负荷剂量+每日补充剂量对28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发现维生素D水平和死亡率呈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最近发表的一项大型RCT研究(N=1078)研究了死亡高危且维生素D缺乏患者予以单纯肠内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疗效。该研究发现,所有次要终点、90天死亡率未见差异;基础维生素D的缺乏程度以及是否治疗均不影响死亡率。因此,这项研究在未达到3000名患者的招募目标之前被提前终止。
结论
不同病理生理途径的新疗法。据报道,脓毒症或危重疾病时体内的维生素会耗尽,补充维生素有望有益于脓毒症。然而,目前,来自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尚不支持维生素的治疗。
我们认为,仍需要更精心设计的RCTs研究来确定这些维生素的益处、成本效益和安全性。

相关阅读
- 11-10 【党支部靓晒】综合3支部:重症医心 温暖有我
- 11-11 准妈妈ICU昏迷一个月,医生:一直隐藏的秘密终于泄露了......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下)
- 10-07 重症患者AKI的生物标志物
- 10-07 重症患者发生AKI增加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