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定时炸弹?预防肠息肉,记住3多吃2少吃!

如今提起“肠息肉”的大名
几乎家喻户晓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体检行肠镜检查越来越普遍
于是,很多肠息肉被“揪”出来亮相
消化科医生就会频频接到问题炮弹:
啥是肠息肉?
得了息肉就会癌变吗?
要不要切掉?
为啥我长他没长??
今天,消化内科医生跟您唠唠肠息肉的那些事儿
先充实一下大脑,讲一讲稍微有点抽象、有点枯燥的理论知识。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表面凸起的异常生长组织。息肉的“息”,可以理解为多余的意思,就是大肠黏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肠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其中腺瘤性肠息肉具有发展成癌症的可能。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不舒服?
绝大多数肠息肉没有症状,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息肉要不要切?
要提防少数进展较快的“黑马”
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这个恶变过程一般需5-10年,当然也有少数进展较快的“黑马”。
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在肠镜检查时,可以一钳子夹掉,特别小的也可以不处理,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但最好是点杀掉。
腺瘤性息肉,所谓“坏”息肉,大都需肠镜下电切,以免后患,千万不能以忙为理由不理不睬,任其发展!
因此,医生提醒,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就需肠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不要拖延!
合理饮食是预防肠息肉发生的关键!
肠息肉到底从何而来?这一直是个谜。但大量研究已表明,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肥胖、吸烟、家族史等风险因素有关。其中饮食是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当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肠息肉发生风险。反之,恰当饮食也能阻止肠息肉的发生、发展,降低复发和癌变概率。
那么究竟如何饮食能有效的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呢?
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虽然不能被肠道吸收,但是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残渣和致癌物质排出速度,缩短致癌物质跟肠壁接触时间。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可在大肠中经过细菌发酵,最大程度保留粪便中的水分,让粪便变得更加柔软,同时也能促进粪便排出,预防便秘,维持肠道健康。建议每天应补充25克以上。
2.多食富含维生物D和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还能控制肠息肉细胞的增殖速度,可通过肝脏、鱼类和维生素D强化乳制品,多晒阳光也能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对预防肠息肉有益,猕猴桃、葡萄、橙子、桑葚、柠檬和乳制品中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
3.多吃含钙、镁、硒的食物
钙的强骨作用人人皆知,钙还能调节人体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缺乏钙导致结肠细胞过度生长,临床研究发现每天补钙1200mg可降低14%-35%的肠道增生息肉风险。
同时,钙的吸收需要镁的参与,研究发现保持这两种矿物质的完美比例是2:1,才能更好地防止息肉的生长。因此,在通过奶制品或贝类、虾等补钙的同时,要多吃富含镁的食物,以促进钙的吸收,绿叶蔬菜是镁的天然来源,菠菜含有丰富的镁,清洁和保护肠道作用很有效。
4.少吃红肉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取50克蛋白质,常见的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肉类富含有优质蛋白质和铁元素,但是摄取红肉过多就会增加肠息肉发生的概率。红肉中含有大量亚铁血红素,在高温烹煮时会产生致癌物质-杂环胺,可伤害肠道黏膜。
5.少吃动物脂肪
大量摄入动物脂肪极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动物脂肪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引起大量胆汁在肠内滞留,产生致癌物质-戊酸。建议多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核桃、冬瓜等)。

相关阅读
- 04-18 24小时告别“蚯蚓腿”,创口仅2毫米,外籍女教师重返讲台!
- 04-14 荠菜煮鸡蛋走红养生界,竟藏着这些养生秘密!
- 04-08 孕妇拔了“坟头草”,孩子竟意外早产!医生提醒:这草真不能拔!
- 04-02 每日3杯咖啡,雌激素暴涨?爱喝咖啡的女性,请注意这个指标
- 03-28 春天一定要吃的4样菜!各个都是宝,适合减脂!
- 03-19 剖宫产 “止痛神药” 全网吹爆,真能让宝妈们无痛渡劫?
- 03-15 市一医院心脏外科特聘专家(小儿先心病)刘迎龙教授成功为花季少女实施复杂心脏手术
- 03-14 一支烟=折寿20分钟!戒烟门诊喊你开启“戒断重生”计划
- 03-11 某地超6万中小学生身高亮红灯,这款生长贴凭啥出圈
- 03-06 午间不休!周末不休!市一医院针灸推拿科服务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