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 详情

市一 政青春丨这是一堂没有课表和轮转计划的实战课!

发布时间:2023-01-17 浏览量:847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这场疫情,是一堂没有课表和轮转计划的实战课。作为规培学员,你们的身影出现在呼啸的救护车旁,穿梭在急诊室的病床前,听从带教老师的每一声呼唤,用最快的速度成长,守护在更多需要帮助的生命面前。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们犹如朝阳一般充满朝气与活力,不辜负对梦想的执着,用理想信念照亮前行的路,用奋斗诠释青春的价值,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斗篇章!

亲爱的学生

2022级 内科专业住培医师  包康战

12月中旬新冠疫情开放以来,医院感染科的工作愈发繁忙,发热门诊的工作量从每天几十个上百个剧增到每日上千个,就诊区永远人满为患,而科室里的老师和同事却一个个的因为病情倒下。不出一周规培同学就倒的只剩三两个人了,但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坐诊医生严重不足的现状更让我们心急,老师、同学们仅仅只休息一两天就又返岗,发着高烧吃颗退烧药就继续坚持坐诊看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工作繁忙,人手严重不足,但我的老师同学都在带病上班,我又怎能退缩不前呢?

作为一位医生,我也应恪守岗位,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与老师同学们并肩作战,共度难关。而且虽说每天都是筋疲力尽的状态,但诊治病人成功时成就感,新冠大流行背景下作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也驱使着我为病人、为科室做出自己的贡献,那段时间的工作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何为医务人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也会继续做好出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2级 全科专业住培医师 金婷

自新冠肺炎疫情开放以来,我深刻意识到我们的工作环境充满挑战,尤其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保障着每一个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开放后短短一周时间,我所在的呼吸内科的医生护士几乎都被感染,办公室里的老师同学越来越少,我能做的就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适应做好本职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但是一想到老师同学们仍坚持到岗,还有许多病人等待诊治,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有幸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战而无畏,归时无恙。

2021级 全科专业住培医师 胡森浩

12月下旬的呼吸内科,最严峻的时候每个医疗组只剩下一到两个人还能继续上班,但新冠肺炎的病人却越来越多,呼吸内科以及医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作为科室里最后一批感染的规培生,虽然那段时间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比较大,但是在这科室最缺人手的时候,我作为一个规培生、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尽自己所能,维持科室工作的正常运转,保障在院病人的医疗救治。尽管那段时间每天都很疲惫,但是想到自己能为医疗组及科室做出一点小贡献还是非常值得且自豪的!

2020级 急诊专业住培医师 沈兆聪

规培生涯就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开始只是学着老师们的样子,慢慢的,我开始真正意识到属于自己身上的担子。

工作期间,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我切身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辛苦,许多老师还坚持守在一线。是啊!急诊科不能没有人。于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规培生的我选择第一时间参与到战斗中,虽然很辛苦,但我仍无怨无悔,这是在为群众切切实实做实事,也是我心之所。这是我们医生的使命,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我认为,医生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责任,一种社会认可,参与抗疫让我提升了能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历,让我能尽所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增添上绚丽的色彩。

2022级急诊专业住培医师 洪程

三年疫情,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真正的医生。我是洪程,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医院急诊科医生,22年9月来到市一参加规培,可能是因为之前有工作经验的原因,对于上班,我并没有其他新来规培医生的惶恐,不过还是学习到了不少之前没有接触过或者说学艺不精的东西吧,这些东西让我有种“痛并快乐”的感觉,学习是很痛苦的,但是真正掌握住了确实会快乐,我本来以为可能就这样会一直到我规培结束,但是真种感觉截止到“那一天”。

12月中旬迎来对于疫情最重要的政策,从不需要核酸到不做混采核酸,再到住院不用核酸,不过短短几天而已,但是对于我们医疗工作人员来说却是巨大的挑战,一个又一个重病人被120或家属推进了抢救室,一波接着一波,置身其中,你仿佛置身在大海,加上身上的防护服和N95口罩,真的有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我的带教老师是急诊科郑娉娉,她是个非常认真的老师,正是这种认真对我对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就好似抽丝剥茧,要把这个病人的情况搞的一清二楚来,这样才放心,这也是我觉得非常的“麻烦”的地方,但是却有种异样的兴奋,就像是一个侦探在破获一起重要的案件一样。和她一起上班我总有种悬着的感觉,万一有啥没做好,就感觉要挨批评了,但是确实对我来说成长很快。

在距离出科还有3-4天的时候果断选择继续工作,其实我可以选择继续休息,也有人劝我,你可以休息的啊,也不差这几天。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不是不想休息,我只是不想让我离“他们”太远。

2020级 急诊专业住培医师 施亦展

我是施亦展,生于95后的我,经历过非典、H7N9、H1N1等。总是觉得自己是历史的见证者。2020年新型发生,刚刚毕业的我没能参与到诊治,虽然后面经历了核酸采样、隔离点的工作等等,但没能参与到疾病诊治中,算是自己小小的遗憾。

历时3年,新冠病毒毒力减弱。让急诊规培第三年的我,真正走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真正成为了历史的亲历者。急诊科作为一个人流量大,要素复杂,抢救工作繁重的科室,成为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沿阵地”,医护人员如同战场上的士兵,穿着盔甲(隔离衣,戴防护手套、面屏),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真正参与到了疾病的诊治,虽然疲累但收获满满。责任在肩上,使命在心中,作为急诊一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肩负责任,不忘使命,打赢这场战疫!

2020级 内科专业住培医师 陶莹莹

十二月中旬开始身边的老师同学们接二连三病倒,每天上班的人越来越少,病人却越来越多,从抢救室到EICU,从过道到护士站旁,但凡能摆下病床的地方,都被‘物尽其用”。病床上躺满气管插管、高流量氧疗、面罩吸氧的老年人们。我更加不敢松懈,马不停蹄地接诊新病人,拉心电图、抽血气,最忙的那几天甚至开始独立接诊……我想我可能再也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成长如此之快。

3年前新冠发生,我刚毕业,接触新冠可疑人员时心惊胆战,3年后疫情放开,我已经加入到救治新冠病人的行列中了。3年,是对中国人民的考验,是对中国医护的考验,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春暖花开,我们早日摘掉口罩,尽情拥抱美好生活。

2020级 内科专业住培医师 方杰

当病人如潮水般涌向急诊,抢救室和观察室加床到人满为患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了当代医护人员的不易,每一个人肩上都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全院都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阻击战,而急诊就是最前面的那道防线。急诊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关注的点很多,作为一名规培学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积累了许多处理急重症的经验,了解了不少临床操作技能,获益颇多。我会始终保持热情,相信疫情终会过去。

2020级 全科专业住培医师 黄素芳

2020年初至今,我们被新冠肺炎疫情所笼罩已经2年多过去了,随着疫情放开的这一天,再次给我们医护人员带来了艰难的挑战。

作为一名临床医护人员,我明白这次疫情是对别人的考验,但也更是对我们医护人员的考验。当看到急诊抢救室的病人越来越多,身边患病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就尽快安抚好了自己的紧张情绪,用实际行动努力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就像是冲锋陷阵的勇士,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因此,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中毒、晕厥时,就更显得工作繁忙。在这关乎生死的时刻,“白衣天使”就是他们的定心丸。看着我同事们齐心协力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的时候,我感受到白大褂的沉重,它背后不仅象征着救死扶伤,还有无私奉献。

这一次疫情让我感触颇多,我明白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发挥自己在健康事业中的价值,我会更加珍惜我的白大褂,它不仅象征着我的职业,更象征着我身上的责任。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在疫情危急时刻,我比别人更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贡献绵薄之力,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但是我知道,我会一直穿着白大褂坚守到最后。

2020级浙江大学并轨研究生 内科专业 金湘博

2020级 内科住培学员周泽形

在杭州持续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在临床一线急诊科抢救室轮转。我印象中的急诊科是争分夺秒的,工作节奏快,医护个个雷厉风行的。在这里近2个多月时间里,我经历了新冠疫情爆发到日渐稳定的关键时期,也对抗击疫情一线科室急诊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疫情期间急诊科必须一边承担感染风险,一边接诊,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然后再收治相应的科室。

在急诊门诊班的时候总是有看不完的新冠病人,本来晚上10点就可以结束的门诊班,带教老师会主动看到11点多处理完需要复诊的病人以后再下班。带教老师们十分关心我们还留下来工作的规培同学,总是风趣地说要把我们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抢救室内上班的节奏也在加速,高龄,基础疾病多,留抢的病人平均年龄达到了80+,只要还有地方,抢救室医务人员就尽力见缝插针开辟新床。

我们从此次疫情高峰中顽强走来,每一个医生护士都在用自己的敬业与坚持守护着每一位病人的生命,在急诊科高强度的工作中,许许多多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始终带病战斗在救治前线,同舟共济,因而我们都是勇敢的战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2021级全科专业学员 程鑫

12月中旬的时候,陆续感染新冠的人数就越来越多,教学部也给我们发了抗感合剂和消毒湿巾,还给我们发了补贴和大礼包,给予我们留下来工作的同学一定的生活保障。12月20号,我也开始不舒服,发烧、酸痛,各种症状都出现了。科室的教秘和老师知道后,立马让我回去休息,还关心我有没有药备着。症状好转之后,我就回科室上班,到了科室才知道有的老师和主任感染了新冠,但是都没有休息,或者就休息一天的,都是带病坚持上班,发着烧也在坚持工作,知道这些的时候感觉老师们是我们的榜样,疫情面前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让我自己感受到那份力量,尽快的回归了本职工作,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尽快让患者康复出院。

这段时间这样的病人还挺多的,查房的时候,患者会说到了医院之后感觉有医生在身边,会踏实很多。其实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虽然这段时间大家很辛苦,但是看着患者也渐渐好转出院,内心还是很开心的,希望疫情早早退去,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热闹的工作和生活。

2021级 神经内科住培学员 许晓慧

疫情起来的时候,内心其实很忐忑,一方面担心自身的感染,一方面担心能力不足以照顾新冠患者。自己阳过以后反而卸下一点负担,我已经好好休息过了,也在休息期间增加了新冠相关诊治的知识储备。但是,等我真正在病房接触新冠患者的时候,内心是有一定冲击的,因为有的人基础疾病比较多,疾病进展很快,病房里的死亡率比以往明显增高。我看到周围一起工作的老师和小伙伴,他们都很辛苦,也尽全力工作,对病人也很细致,会积极学习新冠相关的知识。未来可能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是相信我们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们终将一起走过风雨。

2022级 内科专业住培医师 张宁

在千千万万抗疫人中,我只是一个小小缩影。作为党员,守住前线是我的义务。作为一名规培生,我更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匹配上疫情环境下的医疗需求。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外界环境多困难,守护患者健康,便是我应尽的责任。我始终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下,生活能恢复如初,黎明前的黑暗尽管难熬,但是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敬爱的老师

吴旻

感染科 带教老师

2022年12月全国新冠防疫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发热患者激增。发热门诊患者从12月12日的24小时接诊120余人次,到20日接近1400人次,几乎每天以近200人次的速度增长。在医院尚未增援的早期,感染科轮转的规培学员就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和感染科的全体医护并肩作战。包康战,洪一洲,何天宇,吕怡柔更是一直坚持在发热门诊第一线。

面对源源不断的发热患者,发热门诊的医生一旦坐下看诊,就根本没有了时间感,饥饿感,只剩下责任感。我常到了中午12点多还看着规培学员被埋没在人潮中,穿着蓝色隔离衣,戴着N95口罩和面屏,往往让我认不出是谁,也常常要一次又一次地催促他们赶紧先出来吃午饭。好不容易能溜出来喘口气,上个厕所,喝口水,常常不到20分钟的时间,他们又穿戴好出现在诊室里。大部分学员都有夜班里,不知不觉就帮助我们看诊到凌晨2点的经历。

包康战和何天宇在前一天下班发现自己已经发热38度,还开玩笑说,这病毒也不咋地,除了发热和咽痛好像也没啥感觉,仍坚持第二天继续上班。吕怡柔平日里细声细语,看起诊来速度毫不逊色,直到有一天一早趴在办公室,额头滚烫,被我们扼令赶紧回去休息。洪一洲最是高高大大,身强力壮,看着战友一个一个倒下,前一天还在群里举旗说“合着我是天选打工人,大家好好休息,剩下的就交给我吧”,还得意地晒出自己抗原阴性的板板,第二天就开始咽痛,第三天也倒下了。可不过几天,大家又出现在了医院里。

感谢你们,和我们并肩作战!

平淡的日子里发现不了光芒,共同奋战的日子,却发现他们个个都很可爱而坚持,都具有作为医生的社会担当。或许对于2022年12月在感染科轮转的你们是一种艰辛的行医体验,也必定在你们的记忆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回忆和骄傲,以后你们可以栩栩如生的向你们的学生描述,那年那月我就战斗在一线一线。

陈子晞

急诊科 带教老师

疫情之下的抢救室,急诊量骤增3-4倍,抢救室人满为患,大部分规培学员也阳了,不得不在家休养。抢救室人手严重不足,面对抢救室此起彼伏的呼叫,带着阳康过后疲倦的身子,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处理病人,突然,我瞥见学员沈兆聪的身影穿梭在病人当中,

“你还没阳?”

“有点发热,但是还顶得住”

没有更多的时间嘘寒问暖,我们又分头去处置病人,这是一场难忘的战疫,更难忘的是许许多多像小沈一样的规培学员,与我们一起浴血奋战。谢谢你们!

郑娉娉

急诊科 带教老师

2022年12月注定是被记忆深刻的时光。急诊科被汹涌而来的患者淹没,急诊医护人员相继倒下,急诊的工作一天比一天艰难。作为带教老师一方面希望规培同学能够坚守岗位,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护好他们尽量不要生病。在一个夜班后,我的好战友洪程还是倒下了。每次询问他的病情,他总是信心满满的跟我说,“老师我觉得应该可以上班了”,然而这时离他发热仅仅过去两三天。在强制休息几天后他返回岗位,迎接他的仍然是让他倒下去的夜班,是更多更重的患者。他说,他不想离“我们”太远。是的,你们一直在跟我们并肩作战!2022年我很高兴,也很幸运能遇到可爱的你们,我相信知识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但是与老师们一起战斗时的勇气,或许是人生中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4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