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疗快讯 - 详情

带有节育器是否能行磁共振检查?

发布时间:2019-08-13 浏览量:17684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5岁的林女士最近遇到一件事,因为颈椎不好,医生建议林女士做个颈椎磁共振。可是,有人说带有节育环就不能做磁共振。真是这样吗?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朱大荣说,磁共振成像(MRI)是医学检查的一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做磁共振检查的人很多,但对磁共振有这样那样疑惑和顾虑的人同样有很多。
磁共振检查跟X线及CT等检查的原理完全不同。磁共振检查具有安全、无辐射、精确等优点。但是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也有很多,比如体内铁磁性物质的植入者,幽闭恐惧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等等。中华放射学杂志的《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有对部分金属植入物是否能行磁共振检查进行了阐述:
1.颅内动脉瘤夹
动脉瘤夹由不同磁敏感性的多种物质构成,形状各异,其中的铁磁物质含量达多少会导致MRI检查时发生危险,目前尚无定论。强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禁止用于MRI检查;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可用于1.5T(含)以下的MRI检查。对于有动脉瘤夹但属性不明的患者,应对其风险-获益比进行谨慎评估,告知受检者所有潜在风险,并由患者和(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心脏起搏器、ICD、植入式心血管监测仪(CM)和植入式循环记录仪(ILR)等,种类繁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都不能与MRI兼容。所以应遵循产品说明确定是否能行磁共振检查。对于可兼容型心脏起搏器,需由专科医生进行调频以后才能做MRI检查。
3.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MRI扫描可能会使人工耳蜗磁极发生翻转,需要通过有创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建议充分评估MRI检查的风险-获益比后再行扫描。
4.骨科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如钢板、钢针、螺钉以及各种人工关节等)大多呈非铁磁性或少量弱磁性,由于在术中已被牢固地固定在骨骼、韧带或肌腱上,通常不会移动。但植入物可能会引起图像伪影,影响周围组织的观察。另外,也有发生热灼伤的风险,所以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5.输液泵和留置导管
输液泵通常植入于胸部皮下,由穿刺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材料主要有合金、硅橡胶和塑料等,呈非铁磁性和弱磁性,因此进行MRI检查是安全的。带有胰岛素泵的患者在进入MRI检查室时应移除胰岛素泵,因为强磁场可能会破坏胰岛素泵功能。
6.牙科植入物
许多牙科植入物(如种植牙、固定的假牙和烤瓷牙等)含有金属和合金,有些甚至呈现铁磁性。由于种植牙已牢固地固定在牙槽骨上或黏合在相应的连接物上,具有很高的强度,通常在3.0 T(含)以下场强的MRI设备中不会发生移动和变形,但在牙科植入物所在的部位可能会出现一些伪影。如果是金属活动假牙,则必须去除后才能行磁共振检查。
7.宫内节育器及乳腺植入物
金属宫内节育器一般由铜制成。目前尚未发现宫内节育器在3.0T(含)以下MRI检查中引起明显不良反应,但可能产生伪影。
乳腺整形手术和隆胸所用的植入物大多为非铁磁性物质,这些患者行MRI检查是安全的。但少数整形用的配件可能带有金属,应予以注意。
8.冠脉与外周血管支架
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状动脉支架产品在做MRI检查时都是安全的。2007年前的外周动脉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认为在手术6周后也可以行MRI检查。
9.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行MRI检查都是安全的。但由于不同厂家产品的差异性,还是应在MRI检查前对材料进行确认。
10.眼内植入物
磁性眼内植入物,有可能在强磁场中发生移位,这类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此外,做MRI检查时,还需注意如下问题:
➤ 在MRI检查前,要将受检者体外所有不必要的铁磁性异物移除;包括钥匙、皮带、腰托、硬币、手机、手表、磁卡、助听器等金属异物。如果受检者衣服上有不可拆卸的金属异物,建议其更换。
➤ 只要皮肤表面的金属钉或缝线不是铁磁性的,而且也不在射频辐射区域内或附近,受检者就可以进行MRI检查。
➤ 如果成像区域覆盖了大面积或深色的纹身(包括纹眼线),可能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
➤ 一些药物贴片中含有金属,所以尽量在MRI检查前去除药物贴片、膏药等异物。
➤做腹部MRI前需空腹4小时以上,而MRU或MRCP则需禁食禁水12小时。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