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初心 | 老张主任!

发布时间:2019-07-10 浏览量:41436次 来源:张啸

编者语

“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啸。”与“十年”相比,他从医的五十年怀瑾握瑜,更深富积淀。他是杭城名噪一时的名医也是百姓口中的“神医”,他是“市一”消化科发展历程上不可磨灭的名字,也是薪火相传令大家崇敬的前辈。“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如今,他依然散发余温医治病患,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张主任”,他叫张啸,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从医五十年、党龄五十年,悉数往昔,漫看云卷云舒……而治病救人是他不变的初心。

践初心:孜孜不倦为病人解除痛苦

初心如火,也许当初它仅仅是一个火苗,却因为坚定的信念而星火燎原、熠熠生辉。1981年,张啸从部队转业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环境的变化让他一时有些茫然,尽管当时只是一个住院医师,但他心中暗下决心为病人解除痛苦一定要有所作为。潜心刻苦研究临床上存在的各种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危重疾病相继被他攻克。

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危重抢救病症之一,以往都需依靠大量输血和多种止血药物,但死亡率仍然很高。1983年起,张啸率先采用急诊内镜检查并止血的治疗方式,在浙江省首次成功使用内镜达到止血目的,并取得较高的抢救成功率。为不断验证、发展这一技术,只要医院有消化道出血病人,不论上班还是休息,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会赶到医院为病人进行治疗。熟练掌握高频、电凝、微波、注射和套扎等多种止血方法,并列为抢救常规,成功率可达98%。除了危重大出血病人抢救之外,溃疡反复出血也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1995年他又从多种止血方法中提出多次注射硬化剂方法达到永久性止血效果(97%)的设想并取得成功,其成果论文被《中华消化杂志》发表。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最为危重的病症之一,死亡率总体在2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为使死亡率显著下降,张啸根据十多年对胆胰疾病的研究,并查找大量国外研究资料,在1999年的上海内镜会议上首先提出胰管开口阻塞是绝大多数重症胰腺炎的成病因素,进而提出内镜下乳头切开是解除胰胆管开口阻塞的最好办法。应用内镜微创的方法,不仅解决生长抑素不能消除病因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手术创伤过大而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扩散等后果。经数年100多例病人实践研究,这项治疗方式已使该病的高死亡率降至2%,挽救了大量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该研究成果获2001年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论文发表在2002年中华消化杂志上,之后在浙江省多次内镜学习班上推广了这一科研成果。

肿瘤一直是临床待以攻克的难题,1994年张啸从日本进修回来之后,就开始带领大家采用国际上先进水平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也为如今消化内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把临床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学科研究的重点,张啸亲自主持和和参与完成课题和奖项不胜枚举。在各级杂志发表的相关论文共5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其中《十二指肠镜术》获华东地区一等奖。由于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敢于不断探索,同时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教训,在撰写的论文和书籍中,往往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守初心:医者仁心视病人如亲人

守初心,当以百姓心为心,从医五十年张啸时刻告诉自己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不论是做住院医师,还是担任科主任,只要有抢救病人,张啸都能随叫随到,第二天又照旧上班。1988年隆冬的一个夜晚,为给一位消化道出血病人做急诊胃镜止血,他骑着自行车从家里一心往医院赶,天黑路湿,稍不留神就滑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到医院后他却顾不上满身的血水和泥土,草草包扎后,就马上给病人治疗。1985年-1995年期间,急诊室的医生护士们都知道,只要有消化道出血病人需要抢救,就能看到张啸的身影。

他多次参加省市各级医疗队,1986年参加富阳新登双抢医疗队,1990年入汾口抗洪医疗队并任队长,1992年参加省赴泰顺扶贫医疗队,1994年赴岱山大巨岛扶贫医疗队并任队长。下乡的经历中是他这辈子难以忘却的,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似的在那里滚动。

外派任务接二连三落在张啸身上,当时他的儿子尚在念书,爱人是医务人员,也常常要值夜班,但他从未向组织提出半点要求。汾口抗洪期间,当地条件十分艰苦,他经常是翻山越岭、趟着齐腰的洪水赶往一个个村庄,身上也被虫咬得满是包块,饥饿、寒冷、劳累交加,但他都是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就为村民看病。记得1984年,也是这样的梅雨季,分口遭遇了大水,张啸和同事组成医疗队坐了一天一夜的车到了分口。村里的村民全都迁移到了大山里,只要有需要张啸随时就要进山送医。第三天果真有位距离村子五公里外的病人需要救治,他带上医药箱搭上一条仅能容下俩人的小船赶往山坳里。船上就船夫和他,风大雨大,也许一个浪拍过来就可以把船打翻。船夫时不时望望这位城里来的医生,可张啸说:“不怕,这些风浪又算得了什么!”,几经周转终于见到了躺在床上呼吸急促、面色发干的老妇人,经过检查张啸认为只有穿刺可以挽救老妇人的性命,大风大浪都经得住的张啸,此时有点怕,只有孤身一人却要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去完成穿刺。不,这不是怕,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可是不救就是死,张啸横下一条心,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穿刺成功,老妇人的呼吸开始稳定。张啸说,他敬畏生命又敢于冒险,这样的冒险值得。

1992年赴泰顺扶贫医疗队期间,由于工作过劳,突发房颤,他仍一直坚持到扶贫工作结束。由于这次发病没有及时彻底有效治疗,落下病根,造成他此后多次房颤复发住院,但每次他又是等不到疾病痊愈就开始上班,一边推针,一边坚持工作。

张啸一直视病人如同亲人,一切从病人的角度着想,特别是遇到贫困病人时,常慷慨解囊,予以帮助。2004年1月23日,消化内科收治了一位急性腹痛入院的四川籍民工冉菊,张主任紧急为她手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和蛔虫。病人转危为安了,但由于贫困,2000元住院费迟迟无法缴纳,夫妻俩万分为难之际,张啸自己掏钱替她办理了出院手续。他从未向别人谈起此事,还是一位病友按捺不住向媒体反映,这件事情才被“曝光”。2005年冬秋季节,天气特别寒冷,一位苍南病人蔡成树由于家庭贫困,无过冬衣物,张啸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意给他买来毛线衣和棉衣裤。而同样的事情真是不计其数。

忆初心:病人的安危胜于一切

张啸看过的病人太多太多,无论贫富贵贱在张啸眼里一视同仁——我的病人。有一位患者让他这辈子都难以忘记。2002年,患者是位来自富阳的老太太,先天性胆总管畸形,起先一切治疗顺畅但是在后期医疗组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这让整个医疗组心情都跌入了谷底,张啸和团队成员始终秉承不放弃的信念,夜以继日终于想出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案,治疗也比较成功,患者可以出院。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家属开始无理取闹要求医院赔偿。张啸此时的心在滴血,为什么自己千方百计救回来的病人要这样对待自己?时间化解了所有的不理解,张啸也渐渐走出这片阴霾。4年后,有人突然在身后叫住他,他转身一眼就认出了她,就是4年前康复出院并要求赔偿的老太太。老太太疼得全身蜷缩,张啸初步判断出她的病复发了。老太太的儿子拿出当地医院的B超单请张啸过目,并提出想请张啸救治。张啸心里五味杂陈,做还是不做?患者有并发症,同事又会怎么看我?没等他开口,老太太握住张啸的手说:“我求你,求你救救我!我知道,只有你可以救我”。谁让她是我的病人呢,张啸立即安排了患者入院,老天不负有心人,有过第一次的治疗经验,这次的治疗非常顺利。张啸说,这位病人是他一生都难以抹去的回忆,患者的安危、医者的担当,在张啸看来这样的回忆一直促使他牢记初心。

2010年,张啸从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按说可以安享晚年,可“老张”依然把余温留在了医院。他说,因为爱上了就是一辈子,不想离开也不愿离开,因为爱上的是一份救死扶伤的职责、一份攻坚克难的意志、一份医者的成就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用心加实干一定会有真正的收获”,这是“老张主任”当年的名句,而如今听来日久弥新。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4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