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了?先别慌!有可能是“功能性低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发热”是一件令人相当苦恼的事
体温一升高
不仅自己心里直打鼓
家人、同事、朋友都会催你
赶紧去医院检测新冠核酸
而去医院也变得比平时很麻烦
一路出示行程码、健康码
好不容易到了发热门诊
核酸结果还要等上几小时……
真是“路长且险阻”啊
提起发热门诊的心酸就诊史,市民王女士真是一言难尽……自从今年3月份以来,王女士发现自己有一半以上的日子体温都在37.3-37.5℃之间,这可把她吓坏了。为此,她跑了很多家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血常规、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肺部CT、头颅CT、各部位超声……能做的检查做了个遍,结果却均显示正常。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呢?近期,像王女士这样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的发热在门诊并不少见,以青中年女士居多,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发现大多数都是功能性低热,一般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
市一医院感染科金洁主任介绍,功能性低热是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有时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用手摸患者的皮肤,仅有轻微发热的感觉,体温常在37.4~38℃之间,持续2周以上。
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来就诊的患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工作压力大,遇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性格内向,有了心事、压力自己闷在心里。
如何应对功能性低热
金洁表示,长期低热分器质性疾病和功能失调两大类。器质性疾病所致低热以慢性感染最常见,如肺结核等;非感染因素包括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应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功能失调所致低热主要包括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感染后低热,月经前期、妊娠期低热及其他低热。其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诊断功能性低热时,必须完全排除器质性疾病,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后才可确定。
如遇功能性低热,患者应把心态放平和,不必打乱正常的工作生活,更不要过度焦虑和干预。不能盲目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适当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发热症状。

相关阅读
- 01-05 杭州大叔“阳”了之后,肺部被抽出长条状血栓,新冠后遗症难被察觉……
- 01-04 蒙脱石散卖到脱销!听医生一句劝:它不是你想象中的万能神药!
- 01-03 水泥鼻、刀片嗓方法用尽没效果?耳鼻咽喉专家教你这样过关
- 12-30 哪哪都不舒服?这两组动作缓解你的“幻阳”焦虑
- 12-30 “阳”过之后全身起红疹?或是病毒引起,但要与药疹相鉴别!
- 12-25 杨过传丨大姨妈来了容易“阳”?亲身经历告诉你:生理期更需增强免疫力
- 12-24 杨过传丨七天,该有的症状我都经历了一遍……
- 12-22 与新冠症状“死扛”,也别忘了做好这件事!
- 12-20 家有老人“卧床不起”,护理应该注意什么?
- 12-19 不管阳不阳,这些新知识你一定要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