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疗快讯 - 详情

“怕冷星人”的福利:医生请你来“泡脚”!

发布时间:2020-11-24 浏览量:1652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小雪已至,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入冬了。很多“怕冷星人”, 晚上回到家中,都会用一盆热乎乎的热水泡脚:

凉冰冰的脚丫伸进水中,被温热瞬间包裹,暖意从脚底流向全身,仿佛藏匿在体内的湿寒,顺势被甩了不少,疲倦慢慢也卸下,浑身舒畅……


秋冬泡脚,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养身快乐。中医也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重要部位,因双脚位于人躯体末端,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小,保暖能力差,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的说法。由此可见,秋冬季节足部保暖尤为重要,尤其对于一些体弱多病、慢性病患者、女性、老人,沐足是不错的保健方式。

其实,不只是冬季,每个季节泡脚都有一定的作用,正所谓:“春浴足,可疏肝升阳;夏浴足,可固气养心;秋浴足,可润肺健脾;冬浴足,可暖肾培元。”就是说春天泡脚具有疏通气血,生发阳气的效果;夏季泡脚具有顾护气血,养心安神的效果;秋天泡脚具有润燥养肺的效果;冬天泡脚具有温阳补肾的效果。

“热水泡脚,加点中药” 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优秀的理疗保健方法。的确,如果能经过专业的中医辨证,采用中药泡脚会有更好的效果。


   “温经足浴方”

杭州国医馆多名老中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共同商定了“温经足浴方”,精选了红花、艾叶、桂枝、干姜、苦参、伸筋草6味天然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燥湿杀虫的功效,适用于畏寒喜暖、手足冰凉、足部瘙痒、关节疼痛等人群,具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治疗等功效,可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部分有皮肤病损的患者需到专业医生处咨询,可对应疾病开具处方。

 


“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温经足浴方”

使用“温经足浴方”时,可使用市一医院提供的相应专业药纱袋,将中药装在药纱袋中提前浸泡20-30分钟,再兑入热水,进行足浴。

也可以先把中药放入水中熬煮,每次足浴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兑水稀释),然后按普通足浴的方法进行。一次熬制的药汁可以泡2-3次。

1.泡脚的水温多少合适?

泡脚水温以40℃左右最佳,不宜过高或过低,随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大致恒定,也可以采用电子恒温泡脚浴桶。

2.中药泡脚的时间多久为宜?

有些人喜欢边泡脚边看电视,一泡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错误的。中药泡脚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就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老人要适当减少足浴时间。

3.中药泡脚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泡脚正好可以补充气血。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足浴。因为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会导致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长此以往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泡脚。

4.如何选用合适的泡脚盆?

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泡”,即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建议可以选择一个比较深的木桶,方便热水浸泡至小腿。且木桶保温性能更好,可以有效减少药液成分的损失。

另外,中药泡脚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搓脚等,则效果更佳。

医生提醒,中药泡脚虽好,然而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尤其下列几类人,使用中药泡脚需谨慎: 

1.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如出血性疾病,包括急性外伤出血的患者禁止足浴;

2.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的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有糖尿病足,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不宜足浴;

3.足癣等皮肤病患者。此类患者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足部患有疱疹、湿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热水泡脚,避免造成感染;

4.怀孕及经期的女性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私自乱用中药泡脚。

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由此可见,中药泡脚和其他中医中药疗法一样,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不能因为用中药泡脚一两次,发现作用不明显,就觉得中药泡脚效果差,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温经足浴方”如何配?

可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号楼国医馆,由针灸推拿科/中医科医生进行望闻问切,辩证分析,开立处方;也可至全科医学科门诊配置。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