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风采】连载16 | VA-ECMO监测指标再分析:rScO2的价值

翻译总结:曹阳
Highlights:
1、行VA-ECMO治疗的病人,第28天时存活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比例等方面显著优于死亡组;
2、在ECMO运行的前7天中,两组病人相比,只有双侧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cO2)和乳酸水平在每一天都有显著差异;
3、相比较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输出量(CO)等指标,rScO2和乳酸更有预测价值。而且相对乳酸而言,rScO2具有简便、无创和可持续监测等优点。该结论还需多中心的前瞻性试验来证实。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ICU医生对于体外循环认识的加深,行VA-ECMO的病人预后较前有明显好转。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系统地指南来指导VA-ECMO运行期间各参数的监测。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压、脉压差、脉率等,并不能完全反应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乳酸水平的监测在ECMO运行管理中很有作用,但遗憾之处在于其是侵入性的、非实时的监测手段。据报道,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在心外科手术、感染性休克以及心脏骤停后复苏病人的管理中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rScO2是否也可以作为VA-ECMO运行中的一种有效监测手段。
材料与方法
病例收集: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行VA-ECMO治疗的69例病人,其中有持续rScO2监测数据的21名病人入组。入组标准:1)经充分扩容及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NE > 0.5 µg/kg/min)使用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2)心跳骤停后持续心肺复苏> 10min。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出血、恶性肿瘤晚期、丧失日常独立生活能力者,不明时间的心脏骤停以及年龄大于70岁者。入组病人按照建立体外循环后28天的存活与否分为两组。
rScO2监测方法:近红外波谱测定仪(INVOS 5100C; Covidien, Boulder, CO),探头置于双侧额部,波长730-810nm,探测深度3cm,VA-ECMO运行成功后1h内开始持续监测。
数据收集:病人基本信息、病因、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使用CRRT、ECMO变量(抗凝、血流、运行时间、撤机等)、肺动脉导管参数(CVP,SvO2)、经胸心超(EF, native CO)、死因、结局(ICU和总住院时间[LOS]、28天死亡率以及神经系统预后)以及体循环阻力(SVR)。
SVR计算公式如下:
SVR =80 ×(MAP – CVP)/(native CO measured usingTTE + ECMO flow)
结果
病例特征、初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实验室指标:按照28天存活率,病人被分为存活组(12人,57.1%)和死亡组(9人,42.9%)。如表1所示,死亡组病人中的男性、冠脉疾病、心源性休克、药物中毒、萘莫司他抗凝以及使用CRRT的比例高于存活组,但不构成明显差异。两组病人的VA-ECMO运行时间并无明显差异(257.1 vs. 224.0h, p = 0.67),但在撤机成功率(91.7% vs. 11.1%)、ICU住院时间(27.9 vs. 10.8h)、总住院时间(39.0 vs. 10.8天)以及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比例(66.7% vs. 0.0%)方面,两组具有明显差异 (总p <0.05)。
如表2所示,在初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只有双侧rScO2值和乳酸水平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在VA-ECMO运行的前7天内,存活组病人有更高的rScO2值和更低的乳酸水平(p <0.05);两组之间的MAP水平、ECMO流量、SVR、SvO2值和碱剩余仅在其中的一天或几天中有明显差异;CO和pH值在前7天无明显差异(Figure 1、2、3)。相比较于ECPR的病人,感染性休克病人中存活与死亡病例之间的rScO2值差异更为显著(Figure 4)。
该研究还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比较了MAP、rScO2和乳酸水平这三种指标筛选存活和死亡病人的工作效力(Figure5)。如图所示,左侧和右侧rScO2的ROC曲线下面积基本相等,分别是0.86(95% CI:0.80–0.94, p < 0.001)和0.87(95% CI:0.80–0.94, p < 0.001);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1(95% CI:0.86–0.96, p < 0.001);MA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低,为0.774(95% CI: 0.69–0.86, p < 0.001)。右侧rScO2的最优界值是58%(敏感性78.4%,特异性83.3%);左侧rScO2的最优界值是57%(敏感性94.6%,特异性69.0%);乳酸的最优界值是2.7(敏感性84.1%, 特异性86.8%)。
单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MAP、双侧rScO2以及乳酸水平均与28天死亡率相关(Table 3)。进一步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则显示,相比较MAP而言,乳酸水平和rScO2的统计学差异更为显著。另外,Kaplan-Meier分析显示,右侧rScO2值<58%和左侧rScO2值<57%的病人的28天死亡率显著升高(Figure 6)。
讨论
鉴于VA-ECMO病人病理生理学上的特殊性,单纯应用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和管理VA-ECMO病人显然是不够的,比如其MAP水平不但会受到CO和SVR的影响,而且也会随着ECMO流量的改变而改变。目前对于如何获取VA-ECMO病人的真实SVR也存在争议。在评估心脏本身的恢复情况时,经常会用到EF值和脉压差,但是单纯靠这两项指导撤机也会导致失败。不过尽管如此,在没有更好的监测手段下,我们还是强烈建议尽量多的使用经胸心超来评估心功能。
本研究发现在ECMO运行的前7天内,存活组和死亡组相比,只有rScO2以及乳酸水平这两个指标在每天都有显著差异。多项研究显示乳酸水平对于死亡率有很好的预测意义,但是鉴于乳酸的监测是侵入性的、非连续实时的,其应用也会受到限制。和动脉血气分析相比,rScO2监测具有简单、持续、无创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好的重症病人监护方式。在休克状态下,相对于其它器官而言,脑血流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因此rScO2或许可以成为全身系统灌注的一个监测指标。双侧低rScO2水平往往意味着病情极度严重,单侧低rScO2水平提示一侧脑水肿、出血或梗死,或者心脏射血和ECMO血流对抗严重,导致左侧颈内动脉和头臂干血流分布不均匀。
rScO2在VA-ECMO中有三个潜在的应用范围:①监测置管相关的肢体缺血性并发症;②尽管当前数据较少,但是rScO2或许可以常规用来评估VA-ECMO病人的神经功能并发症和预后,尤其是在CT检查不容易施行的情况下;③rScO2水平可用来预测行VA-ECMO治疗的病人的死亡风险。
本研究也有以下几个局限:①样本量小及单中心实验设计可能导致一些未知因素所造成的偏倚;②回顾性分析可能造成选择偏倚;③对rScO2值的分析缺乏CT影像学的支持。因此,我们的研究发现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实验设计来验证。
THE END

相关阅读
- 11-10 【党支部靓晒】综合3支部:重症医心 温暖有我
- 11-11 准妈妈ICU昏迷一个月,医生:一直隐藏的秘密终于泄露了......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下)
- 10-07 重症患者AKI的生物标志物
- 10-07 重症患者发生AKI增加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