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引出的“失宠”难题......

二胎中姐姐安全感一旦缺失
再想补回来很难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海生曾遇到过一个“失宠”的姐姐。 小西(化名)是一个敏感又特别有思想的孩子。自从妈妈怀孕之后,她特别喜欢和幼儿园老师分享要当姐姐的快乐,幻想着等弟弟出生后,陪他画画,教他写字......那个阶段的小西是快乐的。 可是,当妈妈真的给她添了个弟弟后,没多久小西的态度就变了。据幼儿园老师反映,每次一提到弟弟,小西的笑容会立马消失,还小声叨咕:“我弟弟只会哭闹,烦死人了!”不仅如此,在家里谁都不能提到弟弟,别人给弟弟送的小礼物都会被她悄悄扔掉,生气起来还会动手打弟弟。 张海生陪小西聊了关于“弟弟”的话题。小西突然哭了,她哽咽着说,“爸爸妈妈以前都是陪我的,爷爷奶奶也都围着我转,叔叔阿姨们来家里都会抱我、给我带礼物。现在他们都没空理我,叔叔阿姨们也都去抱弟弟了,还给他买各种好吃好玩的......我不喜欢弟弟,我不想要他了......” 对此,张海生表示,因为弟弟的出现,导致小西或多或少被家人忽视。虽然小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这种“失宠”的感觉,但是在行为上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了。这种安全感一旦缺失,再补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毁掉两个孩子的父母有多傻? 在二胎圈里,流行着这样一个“鄙视链”:姐姐+弟弟>哥哥+妹妹>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的确,很多家庭有了二胎弟弟后,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他还小。” 对此,张海生表示,姐姐年长,比弟弟心智更成熟一些,在吃穿方面适当让让弟弟没有错,但如果有些父母把这种“让”视为理所当然,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父母忽略了,其实姐姐也只是个孩子,却因为弟弟的到来,被父母忽视甚至在矛盾中产生心理阴影。尤其是在两个孩子年龄差异不大的时候,被迫要求过多地承担她们承受不起的责任,对姐姐而言是一种伤害。在这样环境下,她会憎恨父母的偏心,哪怕成年后也容易陷在童年的痛苦中走不出来。 不仅如此,父母的“差别对待”也会影响到原本和谐友爱的姐弟关系,让姐弟俩成为争宠的对立面,让姐姐心生不平满腹委屈的同时,更让弟弟有了依赖,仗着父母的宠爱有恃无恐。 姐姐应呵护弟弟 弟弟应保护姐姐 曾有人说,生二胎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一定要男孩,而是在这个人情冷漠、充满功利的年代,给孩子留下一个亲人。那么,面对姐姐和弟弟这个世界上血缘关系最近的组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呢? 1)营造安全感 孩子都是在家庭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的,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孩子对爱的需求满足之后,才有能力和动力去向外发展,所以“安全感对未成年的孩子,无论是姐姐还是弟弟都是很重要的”。 家长首先要能理解有了弟弟后,姐姐可能会产生嫉妒和担心。用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同胞竞争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这是印刻在上千年来的基因之中,因为抢夺更多资源才能生存下来,人类也不例外。因此,两个孩子之间抢夺父母的关注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姐弟闹矛盾,让家长很是头疼。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先消灭竞争的前提条件——让姐姐感受到充分的爱。 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常常表达自己对姐姐的爱,无论是行为还是语言,不让孩子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比如说,在和弟弟逗乐的时候,也花上时间和姐姐相处玩乐;专门空出三人世界的时间,带姐姐玩乐;和姐姐独处时,不要总是念叨弟弟的事情等等。 2)打好预防针 要提早给姐姐做好心理准备:你即将有一个弟弟了,他会爱哭,也不会说话,需要我们一起陪他长大。最好不要先斩后奏,对孩子来说容易产生被欺骗的感受,或选择极端的方式反抗,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而是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鼓励和其他孩子交流交际,比如幼儿园中的同伴,小区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多多相处,如果一个孩子和同龄人的相处之中能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对多一个玩伴是不会很抵触的。 在弟弟出生之后,尊重孩子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利,不能过度强调姐姐要谦让,即使是成年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不也是很不高兴吗?这与分享无关,分享是我有一样东西,已经满足了我的需求之后,我选择让他人也可以使用。 3)巧妙缓解冲突 当姐姐和弟弟产生冲突时,怎么处理这些冲突也是一门学问。张海生建议家长酌情介入。 当孩子玩闹、打闹时,开玩笑式的冲突,家长可在不涉及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比如玩游戏时候的争执,让孩子自己解决,发展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总体而言,坚持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原则。 那么如果有冲突了怎么介入呢?这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家长介入的时机和方式很重要。很多冲突刚开始只是闹着玩,但如果孩子较真了,越吵越凶的话,家长就得介入了。介入也要有技巧的介入,不是直接定性:“有什么好吵的,姐姐让一下弟弟”,也不能两边都责骂:“只知道吵吵吵,都闭嘴”,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讨论出一套解决方案。 先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事吵起来,比如为一个玩具,姐姐骑了小自行车好一会儿了,弟弟望眼欲穿,姐姐不肯让:“这是我的”,弟弟委屈:“你都玩了好久了”。了解清楚问题之后,家长可以劝说姐姐让一下弟弟玩一会,或者引诱弟弟玩别的玩具。 解决方案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中间少了一步,处理好孩子的情绪。情绪问题不解决,两个孩子都还是气呼呼的,家长就给了方案:“你们就这样做吧”。两个孩子都会觉得不舒服,委屈,看对方还是跟乌眼鸡似的,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想起上次“他抢我的车/他不让我玩”,会吵得更凶。 所以明晰问题后,要解决情绪问题。用图画或者话语的方式将两个孩子的情绪描述出来,鼓励孩子去换位思考,理解同胞的想法。然后再鼓励孩子们自己商量怎么分配,相信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比家长更能想出合适的办法。

相关阅读
- 04-18 24小时告别“蚯蚓腿”,创口仅2毫米,外籍女教师重返讲台!
- 04-14 荠菜煮鸡蛋走红养生界,竟藏着这些养生秘密!
- 04-08 孕妇拔了“坟头草”,孩子竟意外早产!医生提醒:这草真不能拔!
- 04-02 每日3杯咖啡,雌激素暴涨?爱喝咖啡的女性,请注意这个指标
- 03-28 春天一定要吃的4样菜!各个都是宝,适合减脂!
- 03-19 剖宫产 “止痛神药” 全网吹爆,真能让宝妈们无痛渡劫?
- 03-15 市一医院心脏外科特聘专家(小儿先心病)刘迎龙教授成功为花季少女实施复杂心脏手术
- 03-14 一支烟=折寿20分钟!戒烟门诊喊你开启“戒断重生”计划
- 03-11 某地超6万中小学生身高亮红灯,这款生长贴凭啥出圈
- 03-06 午间不休!周末不休!市一医院针灸推拿科服务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