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血压就升高!药师提醒:老年人切忌自行调整用药

“医生,我吃这个降压药,血压一直都控制得挺好的,但最近天气凉了之后,血压怎么高起来了?”立冬一过,天气逐渐转寒,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血压的剧烈波动,来门诊咨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人还因乱吃降压药被送进急诊。
张奶奶平时身体非常好,就只有高血压这一个病。以往吃降压药控制血压,血压一直很平稳,夏天因为天气热血压低就自行把降压药物停了。但这天一早,张奶奶一起床就感觉头晕,赶紧测了测血压,竟然190/100mmHg,这下可慌了神,因为身边有朋友就是因为高血压发生了脑出血。她赶紧找出降压药吃上,过半小时一测还是180/100mmHg,赶紧又吃了几种不同的降压药,过了一个小时头晕加重了,一测血压80/60mmHg,老伴一看他的状态,赶紧叫了120就近送去医院。好在就医及时,经过治疗现在血压平稳。医生叮嘱,秋冬季节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切不可随意停药。
01血压随季节性波动,春夏低、秋冬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吴佳禾介绍,人体的血压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交替是有高低变化的,总体呈现出“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性波动趋势。研究表明,在室外温度大于5℃时,气温每降低10℃,收缩压平均会升高6.2mmHg,冬季要比夏季高大约5-10mmHg,且冬季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要比夏季高41%。健康人血压呈现出季节性波动,总体还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减弱、血管顺应性降低,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因此血压波动更加明显,更容易受到温度等因素影响,这些患者在冬季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相较其他季节增加1倍以上。
02请收下这份高血压患者秋冬指南!自我监测血压,每日早、晚各一次家庭血压监测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一环,一般建议早晚各测一次血压,可以准确反映患者日常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及时发现血压的季节性波动,有助于后续用药的调整。根据临床指南推荐,家庭血压监测建议早、晚测量,每次测量时应安静休息3-5分钟,测量2-3次后取平均值。早晨测量建议在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而晚间测量则建议在晚饭后、睡觉前。
防寒保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秋冬时节,室外温度降低会使收缩压水平明显升高,人体不同部位对寒冷的感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头面部最为敏感。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适当添加衣物的同时,可以增加头面部的保暖工作,比如戴好口罩、耳罩,帽子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度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管舒张,但清晨温度最低时要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科学用药,切忌自行调整秋冬转凉时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更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切忌擅自停药或自行调整用药,尤其是在血压降至正常后不能立即停药或自行减量,而在血压升高时要及时就医,科学调整用药。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怎么样的血压算是正常或者达标呢?
据国家卫健委,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但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国家也在大力推进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应更早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2022年11月13日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无临床合并症且6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130/80 mmHg。
此外,临床研究发现,提前在秋冬交替时(9至11月左右)就调整高血压用药,相比入冬之后再调整,血压的达标率更高。基于此,专家共识建议在季节变化来临前就调整高血压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方案需要积极与临床专科医师沟通,个体化调整用药,切勿自行调整。

相关阅读
- 04-18 24小时告别“蚯蚓腿”,创口仅2毫米,外籍女教师重返讲台!
- 04-14 荠菜煮鸡蛋走红养生界,竟藏着这些养生秘密!
- 04-08 孕妇拔了“坟头草”,孩子竟意外早产!医生提醒:这草真不能拔!
- 04-02 每日3杯咖啡,雌激素暴涨?爱喝咖啡的女性,请注意这个指标
- 03-28 春天一定要吃的4样菜!各个都是宝,适合减脂!
- 03-19 剖宫产 “止痛神药” 全网吹爆,真能让宝妈们无痛渡劫?
- 03-15 市一医院心脏外科特聘专家(小儿先心病)刘迎龙教授成功为花季少女实施复杂心脏手术
- 03-14 一支烟=折寿20分钟!戒烟门诊喊你开启“戒断重生”计划
- 03-11 某地超6万中小学生身高亮红灯,这款生长贴凭啥出圈
- 03-06 午间不休!周末不休!市一医院针灸推拿科服务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