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喝过白开水,15岁高中生体育测试中突然倒地......

左侧肢体全瘫
15岁少年跑步时摔倒,竟然确诊脑梗死
小周(化名)是一个身高176cm,体重200多斤的胖小伙,平时只要动一动就累得气喘吁吁,每周的体育课更是他的“噩梦”。
这天刚好800米测试。哨声一响,小周努力迈开腿向前大步奔跑。然而还没跑几步,就只听“咣当”一声,他猛地摔倒在地。身边的同学赶紧停下来扶他,却发现他左边的腿和胳膊竟然不能动了!老师带着同学们赶紧将小周就近送到了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初步判断是中风,父母怎么都不敢相信,于是立刻将他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
当天值班的神经内科医生查体后,发现小周左侧肢体肌力0级,于是立即送CT室进行血管评估,结果显示他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颅内梗死核心区52ml,缺血半暗带127ml,确诊为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需紧急做颅内血管开通手术,否则将有脑水肿死亡的风险。
当日下午,医生就对小周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取栓开通手术,手术过程进行了2.5小时,取栓共取了5次才把顽固的栓子取出来,实现右侧颈内血管的再通。术后小周肌力恢复至1级,转入ICU监护。
没想到病情竟然一波三折
没想到,病情竟然没有如预期般稳定下来。
第二天上午查房时,医生发现小周的意识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嗜睡变成了昏睡,于是紧急进行头颅CT复查,显示脑梗死有渗血,脑室受压伴有中线移位。这就意味着小周颅内脑水肿加重,已经压迫对侧正常的脑组织。神经外科会诊后综合分析病情,又为小周做了去骨瓣减压手术,目的是减轻颅内压,保护对侧正常的脑组织,术后再次转入ICU重症监护。
接下来几天,小周慢慢苏醒,脱机拔管,后转入神经内科进行专科治疗与康复。
过了20天之后,小周现在已经可以对答自如,左侧肢体也逐渐恢复了活动能力,能够抬离床面,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几乎没喝过白开水 每天2-3瓶可乐是常态
为什么这么小小年纪也会发生脑梗死?从小周父母口中得知,从小他们就溺爱这个孩子,什么好吃好喝的都塞给他。爱喝可乐,就成箱成箱的往家里买,所以每天一瓶可乐是基本操作,有时甚至一天喝2—3瓶!小周的主治医师表示,这很可能是他年纪轻轻就发生脑梗死的一项重要诱因。“作为一款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可乐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在侵蚀人们的健康。”
医生介绍,普通可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水,糖分和食品添加剂。可乐的含糖量大约为10.6g/100mL,一罐330ml的可乐约含有35g糖,而一瓶500mL的可乐含糖可达到53g。
“小周长期喝可乐,体重指数高达32kg/m2,已经达到肥胖标准,且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红蛋白处于临界值,表明已出现胰岛素抵抗,尿酸也偏高,机体已出现代谢紊乱,最终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与此密切关系。”他进一步解释。
生活中“添加糖”无处不在 哪怕“不甜”也要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医生提醒,不仅可乐大量含糖,还要警惕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剂”。“添加糖广泛存在于糖果、蛋糕、甜点等甜味食品中,也隐藏在一些‘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他表示,“长期服用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添加糖或糖分含量一般都会在食品、饮料的配料表上有所体现,所以在选购食品时,在选购食品学会看营养标签。
◆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产品中糖在配料表中排得越往后,含糖量越低。
◆ 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多喝白开水或不加糖的茶水代替含糖饮料。用新鲜水果代替果汁饮品。咖啡适宜选用不加糖的清咖啡或只加奶的咖啡。
◆ 可选用纯牛乳代替调味乳制品,酸奶可选原味无糖的酸奶。
◆ 改善烹调方式,少用红烧加糖的烹饪方法,多用清蒸、白煮的方式。色拉可用橄榄油和醋来调味,避免过多的摄入酱料。

相关阅读
- 07-27 夏天到了,高血压竟然 “不药而愈”?医生提醒:这是假象!
- 07-26 崩溃!儿童疝反反复复,微创手术为宝宝摆脱困扰
- 07-21 一岁多被开水烫伤,头顶毛囊全烫死了!16岁男生经历四次手术完成心愿
- 07-15 杭州男子手部被注射“塑料”,医生开刀3次取出大量塑料片!
- 07-13 持续40℃!杭州进入“火焰山”模式 医生提醒:注意给心脑科学降温
- 07-11 腹直肌分离,瘦腰的“绊脚石”
- 07-11 就诊变“游戏闯关”!从今日起,来做这个手术的小朋友们有福了!
- 07-04 插7根管子兜转半年,少一根都要命!医生协力“拔管”成功……
- 06-28 动不动就犯困,双腿如灌铅抬不起?可能是这个器官在哭嚎
- 06-28 患上贾斯汀同款疾病,她吃饭塞饭,喝水漏水 医生:可以尝试中医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