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境外学术交流

第16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2015年9月6至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举行。世界肺癌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是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致力于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研究的大会。会议主要议题:疑难杂症治疗,局部区域疾病治疗,生物学、病理学和分子检测,预防和烟草控制,筛查和早期检测,小细胞肺癌,胸腺瘤、间皮瘤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护理和专家联盟,姑息性和支持性护理。个体化研究所张仕蓉、肿瘤科陈雪琴、胸外科胡润磊在院领导、科主任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下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现就会议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辅助治疗篇:
E1505: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术后NSCLC的随机III期研究结果(PLEN04.03 ): 该研究由ECOG-ACRIN研究组主持,招募了2007年-2013年的1501位NSCLC患者。患者均在术后6-12周内入组,并依照化疗方案、组织学特征、分期和性别分成各亚组。总体来讲,28.2%的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鳞癌。分期比例为ⅠB期(>4cm)26.2%、Ⅱ期43.8%、ⅢA期30%。该试验按1:1随机分为化疗加贝伐珠单抗组(n=752)和化疗不加贝伐珠单抗组(n=749)。化疗方案为将近3个月共4个周期的顺铂(每3周75mg/m2)联用长春瑞滨(25%)或多西他赛(22.9%)或吉西他滨(18.9%)或培美曲赛(33.2%)。贝伐珠单抗组接受每3周一次15mg/kg的为期1年。数据显示两组OS无差别(危险比HR=0.99;95%CI 0.81-1.21;P=0.93)。两组中位OS均超过72个月。同样的,作为第二终点的无病生存DFS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HR=0.98;95%CI 0.84-1.14;P=0.75)。
晚期治疗篇:
NCT01642004:PD-1抗体 Nivolumab (与多西他赛比较)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鳞癌患者的III期研究——CheckMate 017:晚期鳞癌性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不敏感,临床疗效差。靶向药物PD-1抑制剂的问世给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CheckMate 017是一项随机、开放、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对比研究了PD-1抑制剂Nivolumab vs.多西他赛用于治疗转移性或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后进展的鳞状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入组了272例患者,随机接受NIVO 3 mg/kg(Q2W; N = 135)或多西他赛75 mg/m2(Q3W;n = 137)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由于毒性或其他原因停药。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PD-L1表达亚组疗效非分析,患者临床转归和安全性结果。研究得出结论:①Nivolumab用于治疗转移性或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后进展的鳞状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多西他赛,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②3 mg/kg Q2W的Nivolumab方案的安全性可控,毒副作用较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③Nivolumab的疗效不依赖于PD-L1基因的表达。因此,可推荐Nivolumab作为晚期鳞状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期待将来有更多、更大型的临床数据证实这一观点。
本届WCLC会议中来自中国的oral/mini oral的报告累计有88项,居亚洲首位,我国学者在国际肺癌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发言权。美国丹佛时间 9月6日晚19:00会议举办2015 WCLC的开幕式,本届WCLC主席Fred Hirsch教授和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主席 Tony Mok致欢迎辞。同时,Fred Hirsch教授宣布,今年的 IASLC 杰出科学奖(IASLC Paul A. Bunn, Jr. Scientific Award)颁给了中国的吴一龙教授,表彰了吴一龙教授为医学科学特别是肺癌治疗做出的重大贡献。
今年的WCLC大会第三次设置了中国专场,由IASCL、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共同主办。主要议题包括:中国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中国分子检测的现状和特点,中国本土的药物研究,中国肺癌的早诊,亚洲特别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专场介绍了中国最新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目前中国每年有新发癌症患者337万人,221万人死于癌症,其中肺癌居于首位,每年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约70万和50多万。《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规范(2015年版)》已经刊登于新一期《cancer》,并在WCLC中国专场上举办了首发仪式,《cancer》special issue 向出席WCLC会议全球的肺癌专家们展示了中国在控烟、肺癌防治、肺癌诊疗领域研究和肺癌诊疗规范制定方面所做的工作。上海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做报告“中国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EGF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驱动基因,在中国患者中应首先进行EGFR基因突变分析,ALK、ROS1、RET融合和c-Met基因扩增也应纳入筛查项目。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介绍了亚洲对全球药物研发所做的贡献,报告指出,亚洲对EGFR TKI和ALK
抑制剂的研发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对亚洲的药物研发有重大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介绍了埃克替尼的CONVINCE 研究的最新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介绍了中国肺癌诊断技术,早期诊断是改善生存的最好的办法,有效的筛查手段包括低剂量CT、内窥镜技术,还需要对生物标志物开展研究。同时,该院胡洁教授就“中国肺癌管理进展”发表报告,报告中指出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在肺癌管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存在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环境恶化导致肺癌患者大增。中国在肺癌预防、早期诊断和综合管理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目前仍有很大不足。
我院团队在本次会议中也有不错的成绩,总共有11篇入选,其中Oral 2篇,Mini Oral 2篇,Poster 7篇。涵盖了肺癌早期诊断,靶向药物治疗临床前研究,放射治疗及放射物理学研究,热生物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邻域。
入选大会发言
发表题目 |
主要研究者 |
Multiplexing Serum Proteins and Circulating Autoantibody for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as following(oral) |
马胜林,夏冰,张仕蓉,王孝举 |
Identification of miRNAs as Bio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Lung Cancers(oral) |
马胜林,张仕蓉,王孝举 |
Acute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mini oral) |
夏冰,吴侃,马胜林 |
Impact of ABCG2 Polymorphism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KIs Therapy in Chines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mini oral) |
陈雪琴,马胜林 |
入选壁报展示
发表题目 |
主要研究者 |
Concurrent Thoracic Radiotherapy an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for Wild-Type EGF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郑智爽,夏冰,吴式琇 |
Pemetrexed plus Platinum as 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Exploratory Biomarkers Analysis |
夏冰,王冰,马胜林 |
Combined Effects of SAHA and Cisplatin on Radiation Sensitivity and Cancer Cell Invasion in NSCLC |
张仕蓉,吴侃,马胜林 |
Characterization of Invasive Cancer Cell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on Human Lung Cancer Metastasis |
张仕蓉,吴侃,马胜林 |
Clinical Evaluation of Odd/Even Respiratory Phase Based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Internal Target Volum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4D Stereota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
李夏东, 马胜林 |
Therapeutical Effect of Intrapleural Circular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o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under VATS |
冯兴,江洪,马胜林 |
Effect of Interleukin-2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agnetic Fluid Hyperthermia on Lewis Lung Cancer-Bearing Mice |
胡润磊,马胜林 |
尤其在肺癌诊断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方面,马胜林院长团队在本次大会上报道了系列研究的结果。在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方面,团队发现了3种肺癌特异性抗原和3种肺癌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有效辅助影像学进行肺癌早期诊断,该项肺癌联合分子标志物研究纳入1148例肺癌患者、889例健康对照以及3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检测敏感性72.1%、特异性84.2%、AUC为0.835。辅助判别良性肺疾病与肺癌的准确性达到83.3%。同时团队的另一项关于mircroRNA的研究显示,筛选得到的12个microRNAs组合区分肺癌及正常组织的AUC值可达到0.915(P<0.001),敏感度85%,特异性95%。其中血清miR-124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表达,区分正常对照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达到77.6%与78.7%。这两项临床前研究均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验证,为从临床前向临床的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肺癌放射治疗方面,郑智爽报道了放疗与EGFR-TKI靶向同步用于EGFR野生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夏冰报道了关于VMAT治疗后肺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李夏东报道了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基于奇/偶数时相内靶区确定法的临床可靠性研究。在临床前研究方面,陈雪琴报道了ABCG2多态性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TK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张仕蓉报道了SAHA增敏放疗对于侵袭性肺癌中的临床前研究及SAHA有效抑制侵袭性肺癌转移的临床前研究,胡润磊报道了磁流体结合白介素2抑制Lewis肺癌的体内研究等。这些研究的展示也体现了我院在肺癌临床及临床前研究的实力与不懈努力,也将在今后的临床与临床前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深入与拓展。
此次会议匆匆四天,内容涵盖肺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晚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分子检测等,许多内容需要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此次会议也让我们深深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这激励着我们要更加不断地追求和开拓。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