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尖上的“芭蕾”

芭蕾舞演员脚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足10平方厘米,却要完成移动、旋转、跳跃等一系列动作,优雅之余难免也胆颤心惊。而同样,在手术台上,一位心胸外科医生面对一颗长在肺尖段直径仅8mm的结节也无异于一场“生命的芭蕾”,惊心动魄之后续写生命的柔美与诗意。
在杭州经商的王女士1年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胸部CT显示右上肺的“磨玻璃样”结节,随后几次定期复查,结节均没有缩小,并且最近一次CT提示实性成分有增多趋势。咨询过一些专家,有的专家建议手术切除,有的建议随访。王女士犹豫不定,一时拿不定主意。经朋友介绍,王女士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心胸外科胡润磊副主任医师。胡医师仔细分析了王女士的病情,结节位于右上肺尖段,直径约8mm,随访过程中结节实性成分有增多的趋势,微浸润癌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治疗,由于结节位置偏深,楔形切除困难,如行肺叶切除,对肺功能损伤较大,胡医师决定行目前最微创精准的术式——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尖段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快速冰冻提示微浸润腺癌,与术前判断完全一致。术后2天拔出胸管,4天出院。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阴性,属于早期肺癌,术后无需放化疗,定期复查即可。看着身上的迷你切口,王女士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竖起来大拇指称赞胡医师高超的医术,心理立刻如释负重。
上图为解剖性精准肺段切除
上图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的迷你切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健康体检,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普及,连2毫米以上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检出率就高了。当看到体检报告上“发现肺部结节阴影,肿瘤不能除外,建议随访”的字样,很多人会惊慌失措,顿时感觉个人心理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茶饭不思、甚至失眠等。但也有些人不以为然,对体检报告中的定期复查置若罔闻,若干时间后出现肺部症状再来就医,往往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那么怎么正确对待肺部结节呢?为此我们提醒,肺内结节,不容忽视,但也不必惊慌,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及时就诊。
通常,肺内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称为结节,直径小于1cm称为小结节。肺小结节根据内部的密度不同,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和纯实性结节。在这三类结节中,恶性病变分别约占20%、65%、8%。磨玻璃结节可以为普通炎症、真菌感染、腺瘤样不典型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癌、浸润性癌;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癌变的机会高,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实性成分大于50%的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肺部结节,手术切除方式对较表浅的行肺楔形切除,而较深的结节肺叶切除为多。这种手术切除整个肺叶,肺切除较多,肺功能损失多,手术后恢复较慢生活质量差。肺段是比肺叶更小的肺单位,一般肺叶是由2-5个肺段组成,对于深部的肺小结节肺段切除更科学,有与肺叶切除相同的疗效,但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肺组织及肺功能。可以说是肺小结节的最“精准武器”,但由于肺段解剖结构复杂,对技术要求很高,很多医生望而却步,被认为是肺外科的标志性手术。随着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日益普及,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部小结节、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腔镜手术具有应用广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并发症发生少、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胸腔镜手术按操作孔的数量主要有四孔、三孔、两孔以及单孔。其中四孔、三孔为传统的胸腔镜手术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两孔和单孔越来越被接受,但是由于两孔和单孔,特别是单孔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只能在少数医院开展。
因此,肺段切除和单孔胸腔镜的结合,无论是在缩小切口上,还是在肺功能的保护上,都能够把创伤降到最低,给患者提供最大限度地保护,是肺小结节治疗的更科学、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方法。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专家名片
胡润磊,男,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131”第二层次人才;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微创诊断与治疗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杭州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秘书;浙江省卫计委和杭州市卫计委医疗鉴定专家;浙江省卫计委和杭州市卫计委项目评审专家。
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15余年。擅长单孔胸腔镜(单孔、两孔、三孔)下肺叶(段)切除、食管癌根治、全胸腺切除、纵膈肿瘤切除、手汗症、漏斗胸等微创手术。完成浙江省首例剑突下单孔双侧肺大泡切除术。获首届全国胸外科青年医师竞技大赛手术视频比赛纵隔组第一名,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2项,杭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杭州市医药卫生创新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篇;参编著作1部。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