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便的老年人 须提防下肢动脉闭塞
发布时间:2015-06-09
浏览量:1822次
来源:方欣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许多老年朋友觉得自己上了年纪,所以时常感觉两腿发凉、麻木,甚至抽筋都是缺钙、老寒腿或者腰椎病作祟。其实,由于这些早期病变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往往让人想不到它有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引起的。专家提醒,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面临截肢。
Q: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种什么病?
A: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这种病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但如果发生急性栓塞或血栓形成,常常会出现截肢致残的危险。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
Q:自己能判断这种疾病吗?
A:该病的早期症状就是“间歇性跛行”,走路像瘸子,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如果出现跛行症状后,患者没有及时诊治,病情继续恶化,就会出现“静息痛”,这种痛指的是患者即使在不运动时仍会有下肢疼痛,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更严重,常常令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
一般来说,患了腰椎病的患者,下楼、下坡时才会感到疼痛;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不仅下楼、下坡,连上楼、上坡时也会疼痛。
如果是晚期,患者的脚上即使破了一点也不太容易愈合,下肢会逐渐出现坏死,最终只能截肢,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Q: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这种病?
A:该病一般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年龄多在50岁以上。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尤其是吸烟可以造成动脉收缩, 促使动脉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