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家长应知应会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家长就诊最关心最纠结的问题。发热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调动全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病原的一种反应。体温的高低与患儿体质、营养状况、时间(早晨、季节)等密切相关,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即温度高并不代表疾病重,而低热也不代表疾病轻,对于6个月以上儿童不能单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发热的分类
发热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0.4℃)和超高热(大于40.5℃)。根据持续时间,发热又分为急性发热(≤2周)与慢性发热(>2周)。儿童一次感染等疾病过程中,发热3-5天是非常常见的,在这个发热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承担起照看责任,应该掌握发热处理,而不是一发热就反复往医院跑,避免交叉感染。
发热的处理
1.低中度发热: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有利于机体清除致病微生物,因此对于低中度发热一般不必特殊处理,适当补充水份。只要孩子一般状况良好,进食或进水基本正常,则表明病情不重,可居家观察治疗。
在家中观察时,家长应每2~5小时给患儿测一次体温,伴有腹泻的患儿要留大便标本,并送到医院化验。避免给患儿盖得过厚甚至捂热,以防影响散热降温而导致严重后果。
2.高热:
①药物降温:首先推荐,家长必须掌握。在发热伴随症状显著时候,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剂,慎用尼美舒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给药途径首先考虑口服,其次是肛塞,不推荐肌注。目前多数研究发现,布洛芬降低体温的幅度略大于对乙酰氨基酚,且疗效更为持久,但总体结果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退热是等效的。
患儿发生病毒性感染的早期常常高热不退,服药后效果不理想或退而复升。对这类患儿应注意服药间隔,一般4~6小时方可再次服药。对于持续高热,家长常采用两种成份的退热药物交替使用,但也要注意两次用药亦必须间隔4~6小时,切不可盲目使用,联用效果并不显著。有高热惊厥史者或者特殊情况下可在发热早期提前服药,或遵医嘱,目前尚无证据显示退热药物有助于降低惊厥发生。
②适时物理降温:发热时解开衣物、通风,不要脱光衣服或进行包裹。适时可尝试温水搽浴、冷水或冰水袋冷敷等,可用于高热或有热性惊厥史患儿的家庭护理。其中温水搽身或温水浴最常用,水温度要稍低于体温,涂搽大动脉所在部位,持续时间宜10分钟以上。当高度发热伴有主观不适且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可试用冷水或冰水袋冷敷大动脉部位。任何年龄小儿均不推荐使用冰水或乙醇擦浴进行物理降温。任何物理降温要以儿童适应和改善儿童舒适度为前提。
③补充液体:儿童一般情况良好,无消化道症状下,可根据儿童情况足量补充水份或补液盐。如果退热药使用后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更应及时饮水,很少因此而需要静脉补液。
④中成药: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且为天然药物,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已应用几千年,临床功效得到充分证实。针对于小儿急性发热,中医认为以外感发热居多,故多选清热解毒、清热凉营之中药,并尽快辨析病因及其可能的转归。可试用。
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热药,可使用物理降温,或作用缓和的中药来退热。6个月以下,年龄越小,发热39℃以上建议儿科诊治。
最后,退热以改善儿童发热伴随的不适为目标,不要单纯以降低体温为唯一目的的退热处理。
专家问答
1、发热有害么?退热是否有益?
发热一定程度上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同时增加了机体的消耗以及心脏的负荷。退热只是对症治疗,我们治疗发热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发热伴发的其他症状而非发热本身。
2、发热会烧坏脑子么?
俗称“烧坏脑子”主要是指抽搐和脑炎,很多家长也认为发热会导致孩子脑损伤、抽搐、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但这些大多与家长的发热处理错误、儿童遗传背景、发热病因有关,需要医师帮助判别。但部分极高热病例可见体温高达41.5℃以上,而这种超高体温具有显著的致病性如脑损伤,属于机体体温调节失控所致的病态反应。因此,普通发热本身一般不会导致神经系统问题,无须过度担心。
3、发热可以吹冷风、洗澡么?
可以。但要注意患儿的主观舒适度感受,避免寒战。
4、发热时候吃什么?
发热时候,以补充水份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5、退热药物安全么?
总体而言,在合理用药前提下,不良反应较为罕见。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
图片源自网络,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欢迎关注杭州市一儿科公众号。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