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下的“暗流涌动”——我院神经外科近期完成3例高难度上矢状窦DAVF栓塞

百会穴百脉朝会,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有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病病灶恰恰位于“巅顶”百会穴深部的上矢状窦硬脑膜上,改变了正常的脑血流秩序和流量,从而引发颅内一系列病理变化,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DAVF)是较少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是硬膜窦及其附近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以横窦-乙状窦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海绵窦区,上矢状窦区DAVF比较罕见。本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静脉窦炎及硬膜窦栓塞,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以及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引流静脉的部位、大小,而与供血动脉的来源无关。根据静脉引流病理改变分为3类:(1)动静脉短路引起静脉高压,致非特异性头晕、头痛;(2)直接引流到蛛网膜下腔或皮层静脉,使其扩张,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3)伴有静脉湖,出现占位效应。本病在未破裂前较易漏诊,破裂后又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相混淆。依据该病的临床特征,结合CT、CTA、MRI、MRA、DSA检查对DAVF的诊断并不困难,特别是超选颈外动脉分支血管造影是确诊和治疗DAVF的唯一可靠手段。
神经介入技术逐渐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神经外科王昊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治疗上矢状窦DAVF以经股动脉栓塞最为安全、有效。这三例患者都属于较高危的Cognard IIB-IV型,治疗上要求超选择性插管,把微导管送至供血动脉远端瘘口处,也就是接近“百汇穴”的位置,形成栓塞材料“铸型(Cast)”,才能够成功治愈。如果仅仅简单闭塞供血动脉近端,其结果类似结扎供血动脉,短期内能缓解症状,长期随访必然复发。手术的难点在于克服脑膜中动脉的极度扭曲,“长途跋涉”到达瘘口,同时避开颅内、外“危险吻合”,在距离病灶近2米处对微导管进行精确毫厘操纵。三位患者经过微创介入手术,所有瘘口都被成功封堵,术后三天即顺利出院,借助日新月异的技术、器材和治疗理念,决战“巅顶”不再是梦想。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