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院成功救治3例TTP危重症患者

两周前的一个周末,35岁的李女士因发烧且月经量过多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入院检查后发现,病人的血小板值仅为3000个/L(正常值应为100-300×10^9个/L),值班医生将这一紧急情况汇报后,血液科专家钱申贤副院长、血液科施鹏飞副主任立即赶到医院,经过综合评估,考虑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预后差,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80~90%。其首选方法是血浆置换。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整个杭州市血液供应极为紧张,许多白血病化疗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都无奈延后治疗,更为棘手的是,李女士需要是最为紧张的O型血浆,置换需要的量也极大。为了尽快治疗和挽救患者的生命,钱申贤副院长、输血科潘小良主任多方协调,血液科徐颖主治医师、杨帆主治医师也放弃休息来院支援。李女士入院不到2个小时,血浆置换启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更为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开始血浆置换几分钟后,患者就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血压下降、神志淡漠、全身皮疹。继续置换还是马上停止?会不会有更大的风险在后面?艰难抉择中,施鹏飞副主任团队与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决定放手一搏,一边加强抗过敏治疗,一边坚持完成血浆置换。幸运的是,血浆置换完成第2天,患者血小板上升,神志转清;第4天,血小板正常,患者各项体征也逐渐恢复正常。
无独有偶,在抢救李女士同时,在血液科的另一个病房,18岁的女孩毛毛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同样的“生死时速”,并且她的病情更为严重。毛毛因腰痛、血尿入院,头颅磁共振提示脑部多发急性脑梗死,入院检查血小板9000个/L,多个自身抗体阳性,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TTP。谭俊峰副主任医师团队快速组织血浆置换治疗后,同时启动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多学科协作,联合大剂量激素、美罗华药物治疗,多科保驾护航,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戏剧化的一幕发生在李女士出院不到1小时,急诊科再次转入一位血小板极低的女性患者,患者入院10分钟就出现一过性反应迟钝、口齿不清,施鹏飞副主任和陈况副主任医师立即警觉起来:莫不是又是TTP?结果追问病史,患者7年前在外院因血小板少、昏迷行血浆置换抢救过,结合患者LDH高,急查外周血破碎红细胞2%,TTP无疑了,患者当时因年纪小病情记忆不清,故此次入院未能第一时间告诉医生。于是,全科上下刚刚松弛的心再次进入备战状态,深静脉置管、申请血浆、周末血浆置换人员安排。
据施鹏飞副主任介绍,TTP是一种与死神争锋的疾病,与其他疾病“先瞄准,后打枪”的诊疗原则相比,TTP强调“先打枪,后瞄准”,提示只要怀疑就应该立即启动血浆置换,这需要临床医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判断、超强的决断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短短两周时间内,市一医院成功救治了3例TTP患者,钱申贤副院长说,这不仅依赖于医院在危重症血液疾病方面的诊治能力,更是市一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特点和优势的体现。疫情发生以来,市一医院在积极选派医务人员支援一线、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始终持续开展高危孕产妇、急诊手术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重点人群以及危重症患者的诊疗与救治工作,确保正常诊疗工作有序开展。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