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小更强更微创,心内科顺利完成胶囊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发布时间:2020-06-11 浏览量:5495次 来源:许轶洲

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许轶洲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老年女性患者植入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标志着起搏器植入迈向“无线微创“时代。

曾奶奶已84岁高龄,晕厥1次入院,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具有起搏器植入I类适应症。然而由于曾奶奶体型瘦小,躯干皮肤广泛湿疹,基础合并慢性肺栓塞病史需要长期抗凝,不仅使得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增加,且囊袋愈合、出血血肿风险也随之大大提高。此外,患者心脏超声提示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伴返流,传统右室电极需跨过三尖瓣,将进一步加剧该病变程度。

在全科室充分的术前讨论后,经许轶洲教授团队和患方沟通,曾奶奶欣然接受胶囊型无导线起搏器,并最终成功植入。相较于传统心脏起博器,该技术无需经三尖瓣植入传统起搏导线,成功避免了传统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关闭的影响,更无需在胸前区制作传统起搏器囊袋,避免了因皮肤条件不佳带来的感染与愈合不良等风险。患者无传统起搏器手术局部肿胀及疼痛感,舒适度好,治疗体验佳,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大大改善生活质量。

无导线起搏器手术常规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以微创的方式通过股静脉,经递送系统植入右室低位间隔或心尖,顺利的话耗时最快仅30分钟,其无导线,无囊袋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相关并发症风险。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仅有药物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并且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平均寿命超过10年,同时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功能,可以为心脏提供安全持续稳定的动能。

“特殊疾病人群如囊袋反复感染,基础疾病较多等,或者特殊职业患者如部分运动员,舞者等;亦或者追求美观和生活质量的人群都可以选择无导线起搏器,这项新技术的问世及在我院成功开展,开启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起搏领域的新篇章,将会造福更多心动过缓患者。”许轶洲教授介绍道。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