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妈妈,小朋友们都说我变丑了......”牙齿凸出,下巴后缩,“呼噜娃”的苦恼太戳心
发布时间:2020-12-01
浏览量:10532次
来源:刘湘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一首《葫芦娃》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但是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不是葫芦娃
而是“呼噜娃”
周末及节假日是耳鼻咽喉科医生最忙碌的日子。这天,黄女士带着女儿西西(化名)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
一进诊室,黄女士就嚷嚷:“医生,这是咋回事?我们家女儿明明来矫正牙齿,口腔科医生让我们先看耳鼻咽喉科,不知是什么情况?”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刘湘接诊后,为西西做了详细的检查,拟诊断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黄女士一脸疑惑:这是什么病?
刘湘继续细心询问:“小朋友睡觉有没有打呼噜?嘴巴是张着呼吸的吗?”
黄女士连连说“是”,想想又补充道:“晚上睡觉呼噜打得很响的。”
刘湘介绍,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打鼾、睡眠不安,也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减退,如有感染则容易引起慢性鼻窦炎、中耳积液等。
由于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引起气道的堵塞,会造成孩子打鼾以及张口呼吸的习惯,长期以往,还会出现典型的“腺样体面容”,严重拉低孩子的颜值。
黄女士听了,和女儿西西面面相觑:原来这才是“变丑”的真正原因!
“一般来说,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幼年时肥大,在6-8岁时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上升,体积会渐渐萎缩,一般在12岁时退化。”刘湘进一步解释,但是这种趋势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了扁桃体、腺样体相关疾病问题,是静待自然萎缩?还是积极手术切除?就成了家长们纠结的问题。
刘湘建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尽快手术切除:
1、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症。
2、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鼻塞,且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并且保守治疗无效。
3、由于腺体肥大影响鼻腔通气和分泌物引流,导致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反复发作,患儿经抗生素和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
门诊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家长,会出现各种顾虑:
1.全身麻醉,孩子会“变傻”吗?
关于麻醉对孩子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影响,很多家长顾虑重重。实际上,根据2018年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指南,短效麻醉药物代谢时间非常快,药物不在身体内残留,副反应非常小。
所以,进行全身麻醉是安全的,全麻状态有助于消除孩子在手术中的疼痛及紧张情绪,也有助于医生进行各种操作。
2.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会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扁桃体和腺样体做为淋巴组织,在婴幼儿阶段是具有一定免疫防御能力的。因此,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会轻易考虑手术治疗,以药物和观察保守治疗为主。而年龄的增长,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作用弱化,所以根据病情需要予以手术切除,也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3.扁桃体和腺样体需要同时切除吗?
如因腺样体无明显肥大,扁桃体肥大并反复感染而手术,一般只需要切除扁桃体即可;如果扁桃体体积的确偏小,也没有感染发作的病史,腺样体中重度肥大,可以选择单纯腺样体切除术。
如果扁桃体、腺样体均中重度以上肥大,建议同时切除。
4.手术怎么做?会留疤吗?出血多吗?
手术操作从口腔进入,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在面部留有疤痕。目前大多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头来进行手术,在切除的同时蛋白组织凝固,术中几乎无出血。
专家简介

刘湘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擅长鼻内镜手术、显微喉镜术、鼾症手术等。尤其是儿童耳鼻咽喉科疾病、小儿鼾症、过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治

相关阅读
- 11-10 名医在身边丨一次意外跌倒后,八旬大伯变得异常古怪!医生:这是疾病征兆,不容小觑
- 04-16 30岁年轻小伙突发中风,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都有
- 04-16 一天拉好几回,差点拉到“菊花”不保!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要特别当心!
- 04-16 只因同学一句话,女大学生一年减了54斤,直到走不了路……
- 04-16 “憋回去”的尿,都去哪儿了? 专家提醒:长时间憋尿,后果很严重
- 04-12 “精制碳水”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 04-09 【市一观察】平均年龄66岁的姐妹仨“组团”整形,愿意为美“挨刀”的老人在增加
- 04-01 孕25周时“动了胎气”,孩子保得住吗……最近她给医生送来了锦旗!
- 04-01 6个大人轮流抱睡,一放平就断气!要人命的儿童鼾症,一号难求的专家这么说
- 04-01 廿四节气 | 清明养生重养肝,三款养肝方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