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成功举办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
发布时间:2015-04-30
浏览量:1875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由我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申报的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多元化微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于4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梅地亚宾馆成功举办。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国内及省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近20人参与授课及主持,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主任卢振和教授、中华疼痛学会常务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主任林建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疼痛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严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主任医师等。本次学习班吸引了全省各级医院麻醉科、疼痛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学员近200人参加。
大会开幕式由我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孙建良主任主持,俞文华院长助理受马胜林院长委托致开幕式欢迎词,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对麻醉疼痛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更高期望。本次学习班授课专家主要就三叉神经痛、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医学论文撰写、其他急慢性疼痛的诊治等多个专题展开学习与讨论。
学习班内容丰富新颖,各位专家通过精彩演讲,将各自领域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会场座无虚席,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学术交流气氛浓厚。通过本次学习班的学习与交流,使与会学员代表进一步加深了对麻醉和疼痛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促进了麻醉与疼痛科与相关学科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时收获了友谊,对我省麻醉与疼痛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我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的学科,在医院领导及各职能科室的关心支持,在科主任的带领下,于2014年成为杭州市卫生局Ι类重点学科,学科目前在编在岗医生32位,其中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1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5名。学科医师中获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19名,近年来本学科在开展临床麻醉(配合全院外科系统各专科各年龄段手术患者麻醉与围术期监测处理)、疼痛诊疗(熟练开展射频热凝术、胶原酶溶盘术、等离子消融术、经皮髓核钳夹术、超声引导下多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等微创介入技术,吗啡泵置入术、术后多模式镇痛)、手术室外麻醉(无痛内镜检查与介入治疗、无痛人流、多种内外科导管介入治疗及舒适化医疗)等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科研和教学,并以科研和教学带动临床工作。自2012年至今学科共获得相关课题立项资助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各1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课题9项,局级课题4项;近3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 7篇;2011年起学科成为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学),2014年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学)。至今已招收规范化培训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医生、麻醉学与临床医学(麻醉科)实习医生123人,向省内外输送麻醉与疼痛专业人员30余名。为进一步推动科研,促进学科发展,科室克服人员紧缺困难,选派科室成员(张洪海博士和丁卫华副主任医师)到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进修学习。相信在医院领导和院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