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Billezikian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5-06-03
浏览量:1793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Billezikian教授一行应邀于2015年5月27日来我院交流、讲学。Bilezikian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内分泌学家,在代谢性骨病临床和科研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早在1994年,他就应邀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过学术讲座。
Bilezikian教授首先来到内分泌科病房参观,在和内分泌科医师的研讨中,对我科的临床诊疗工作和科研项目进行了了解,对我科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开展高质量科研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随后Bilezikian教授在17楼学术报告厅为全院医技人员举行了一个报告,介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诊断、药物治疗进展,Bilezikian教授指出中国女性的骨密度较西方女性低,但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女性。东西方人种骨折风险差异的原因在于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Billezikian教授介绍了最新的判断骨质量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的结果与峰值骨量的标准差值,即骨密度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骨密度指标可以预测骨折风险,但其预测价值还受多种因素影响。最新的方法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High Resolution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HRpQCT)来评价骨微结构,更好评价骨质量,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骨折风险预测。这种非侵入性检测骨微结构的仪器,全美总共大约只有10台左右。在骨折疏松的新药研发上,Billezikian教授着重介绍了Denosumab,Teriparatide,Blosozumab。
Billezikian教授的讲课非常精彩,讨论环节,各位医师踊跃提问,气氛非常热烈。林能明副院长在总结时指出,Billezikian教授的到访是我院与纽约长老会医院合作的重要内容,不但提升了我院骨质疏松的诊治疗水平,也为科研指明了方向,符合现今世界流行的“精准医疗”的趋势,对学科进一步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