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学术交流 - 详情

精益求精 以人为本--我院血液科成功主办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B细胞淋巴瘤专场

发布时间:2016-11-24 浏览量:1584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1月11日至13日,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及,会议就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4个专题分设8个专场,我院承担主办B细胞淋巴瘤专场。

        淋巴瘤发病率近年逐年增高,据2012年全球调查数据现示,全球淋巴瘤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7.5/10万,位列我国常见十大恶性肿瘤第八位。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明显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对病人进行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是进一步改善B细胞淋巴瘤治疗现状的任务。

        首先由我院血液科施鹏飞主任结合典型病例、我科诊治经验及综合国内外文献介绍了《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诊治进展》。PMBC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个独立亚型,较常见于年轻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2,中位年龄35-40岁,常以快速生长纵隔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的50%患者有症状且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虽然加入利妥昔单抗时代PMBCL疗效有显著提高,但R-CHOP治疗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后仍不理想。施主任结合文献及本科经验阐述了对于本病精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基础,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对于高危年轻患者DA-EPOCH-R及RCHOP+RICE显示较好的生存。合理联合应用放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在今后靶向治疗中,JAK-STAT、PDL1、NF-kB通路可能成为治疗靶点。

        我院钱申贤副院长做了《DLBCL危险分层和治疗》的专题讲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患者两年无进展生存率从51%提高到69%,两年总生存率从52%提高到78%。但临床上仍有约三分之一的病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次治疗无效或短期有效继而复发进展。钱院长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并重点结合我科开展的科研及临床工作阐述了危险分层及治疗的必要性及具体要点:对于IPI大于等于3分或一些特殊类型的高危DLBCL患者R-CHOP方案治疗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远低于50%,因而对于初治的DLBCL患者应采用预后分层的治疗策略。对于年轻的中高危/极高危患者,应给予剂量和(或)密度增强的免疫化疗方案可改善疗效,一线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可能进一步提高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同时要注意对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鞘内化疗及可透过血脑屏障的大剂量化疗方案等防治措施。围绕这一主题谢亚萍副主任医师进行了《从一例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看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治》的探讨》。

         陈况副主任医师作了《结核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的报告。我国结核发病率高,淋巴瘤与结核的鉴别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应引起淋巴瘤专科医师的足够重视。其一两者均可引起长程发热,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上结核误诊为淋巴瘤及淋巴瘤误诊为结核并不少见。其二淋巴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免疫功能低下,可合并结核感染,不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将导致治疗失败。陈主任从两例外院误诊而在我科正确诊断并取得合理治疗良好预后的病例入手系统明晰地讲解了二者的鉴别要点。

        整个专场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B细胞淋巴瘤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临床经验,贯穿的是我院血液科以患者为本,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委林茂芳教授,现任主委黄河教授对我院血液科的精彩专场给予高度评价。到会医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是一次极大的提高

 







相关阅读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特色诊疗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微信

市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在线调查 返回顶部

地址:杭州市浣纱路261号

电话:0571-56005600

信箱:hzsyyy1@163.com

传真:0571-87914773

  • 订阅号

  • 服务号

Copyright © 2011-202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0501922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483号 技术支持:新慧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