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手术室外麻醉技术保障2017年全国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操作演示顺利完成
发布时间:2017-09-08
浏览量:1817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为促进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17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操作演示于2017年9月1日~3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顺利完成。
本次操作演示共37例手术,均为消化内科疑难复杂病例,演示专家均为国内乃至国际著名学者,手术内容包括超声内镜下诊断与治疗、ERCP下胆胰疾病诊断与介入治疗、SPYGLASS下胆胰管疾病诊治等。我院麻醉科为本次操作演示的无痛镇静、麻醉安全保驾护航,三天演示期间由孙建良主任亲自挂帅,全科共20余人次参与大会内镜检查与手术操作演示的麻醉保障工作,全部病人均得到安全、无痛、舒适的全方位优质麻醉服务,保证了全部37例操作演示顺利完美完成。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每一台手术的麻醉方案怎么定、麻醉药物如何选、麻醉剂量怎么控制、麻醉深度如何调节,针对不同的病人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此次手术演示涵盖了消化科除ESD、EMR等手术外的几乎所有疑难手术类型,最高龄患者年龄达88岁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最小患者年龄仅6岁,麻醉科医生通过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确定麻醉方案,争取以最小的生理功能干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整个过程得到了与会操作演示专家的肯定,著名消化内镜专家上海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也对我院的麻醉水平连声称赞。
我院麻醉科也借助这次大会在国内外消化内科专家面前展示了麻醉科近年来在手术室外麻醉特别是老年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患者和小儿ERCP麻醉的实力,麻醉科孙建良主任还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与会场内的国内外消化内科专家分享了小儿ERCP快通道麻醉的经验与体会。
麻醉学是一门高风险学科,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实不为过。而作为麻醉工作中风险系数更高的手术室外麻醉,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更是不易。这背后所体现的是近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介入手术蓬勃发展、最新前沿技术不断引进、无痛消化内镜及复杂消化内镜下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预计我院麻醉科2017年手术室外麻醉总数将超10000例,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手术室外麻醉质量的提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稳步推进共提升,合作共赢求发展”,这也是我们麻醉学科与全院其他兄弟科室通力合作、共同进步的一个目标。目前我院呼吸内科介入治疗也在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许多既往局麻下不能完成的疑难复杂病例在安全麻醉与镇静保障下得到了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升了呼吸内科介入治疗在省内的地位。2017年,也是麻醉科的一个丰收年,继顺利完成2014~2016年度市级Ⅰ类重点学科考核后,四月份又顺利通过2017~2019年度市级Ⅰ类重点学科申报,学科业务量与麻醉质量也稳步提高,科研课题、继教申请与结题也有新的突破,学科2017年已获得国自然面上项目立项一项,省卫生厅立项两项,获国家级、省级与市级继教项目四项;省科技厅已结题验收一项,省卫生厅课题结题验收2项,年底前厅市级课题三项待结题验收。相信我院麻醉学科在医院领导与兄弟学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努力,将获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