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台湾大学医学院著名呼吸病学家郭炳宏教授
发布时间:2017-12-20
浏览量:1302次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2月18日,台湾大学著名呼吸病专家郭炳宏教授来我科交流。郭炳宏教授任是台湾大学呼吸治疗和肺功能科主任,曾担任25项哮喘、慢阻肺、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国际多中心中心临床研究的台湾地区总PI,在呼吸道药理学,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颇有研究。郭教授交流的题目是:重症哮喘诊疗流程和奥马珠单抗应用分享。郭教授具体讲解了“重症/难治性哮喘(severe asthma /difficult-to-control/refractory asthma)”等等定义的历史沿革,当前ATS/ERS重症哮喘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气道炎症分型和临床表型。最后,郭教授提出了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
众所周知,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在获得最佳治疗并保证依从性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控制并避免未来急性加重风险。但目前仍有5%~10%哮喘患者即使经过最佳、规律治疗仍难获得临床症状控制,往往出现频繁急性发作,甚至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避免哮喘急性发作,这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如何解困是每一个呼吸科医学思考的话题。
通过今天的对话,我们感受到随着生物靶向治疗时代的开启,IgE单抗(奥马珠单抗)、IL-5单抗(美泊利单抗)在欧美以及明年在我国的上市,IL-5Rα受体(贝那珠单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我科目前入组2名受试者)、IL-4单抗,IL-13单抗、TSLP单抗等进入II期临床试验,以及我科已经开展的支气管热成形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肥厚和功能异常)的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困境即将解除,重症哮喘的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即将到来!
演讲结束后,郭教授与全科医生交流了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的管理经验。在台湾,因全球第三大死因的慢阻肺占医疗支出大,健保局(医保局)特别重视,成立特别的“健保计划”,促使慢阻肺患者主动参与到慢性疾病的管理,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减少医保开支并回馈医务人员的良性循环。
近5年来,在王利民主任的带领下,呼吸科开展14项哮喘、慢阻肺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这得益于对呼吸道慢性疾病的常态化管理。我科通过制定管理流程,指派专人负责,定期电话随访,开展患者教育,对住院终末期慢阻肺患者开展肺肺康复训练等等方式,累积管理1000余例哮喘、慢阻肺患者,同时建立患者资料数据库。
未来,呼吸科为配合即将到来的慢阻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拟在医联体内部开设社区呼吸慢病首席医师专业技术、肺功能检查培训和管理方法等课程,使更多的基层医生参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管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