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第四次实验技术培训小记

为满足医院临床医生科研以及研究生培养等需求,更好地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的交流与合作,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科研服务小组在10月17日进行了2018年第四次实验技术培训。
本次培训共有32名学员报名参加,他们是来自呼吸科、儿科、检验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内科、ICU、眼科、骨科、乳腺外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等15个科室的临床医生和研究生。上午的培训分为四个模块:首先赵妍妍博士对公共实验平台的实验设备、技术资源做介绍,对平台的建设和资源有个初步了解;其次阎优优演示了生物安全柜内细胞实验的操作并着重强调了注意事项,接着解淑钧博士对Western blot、CO-IP等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规范做了简介,许雅思博士介绍了PCR等分子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规范,最后汪宇清博士对平台内其他大型仪器(如小动物辐照仪,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的安全使用做了详细说明。学员们认真观摩,细心的做了笔记,更与带教老师热烈交流了实验心得。当天下午,带教老师们对急需进入实验平台,并通过相关实验考核的学员开通了门禁系统。
我院从以医疗为主的临床型医院向学术型、科研型医院的转变过程需要建设好科研平台,打下扎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尤其要做好基础科研队伍建设。而公共实验平台作为“临床科室的眼睛”,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更需要全体使用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平台的实验成员目前已经达到了130余人,若干次的实验技术培训以及平时对安全问题的及时反馈使得整个平台运行井然有序。同时,为了拓展有效沟通途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科研服务小组还建立了微信群,开展“预约服务”:对于一些操作复杂的大型仪器如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等,有需求的人员可在微信群里提前预约,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全程操作。还有“答疑服务”:对于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我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尽全力提供答疑和帮助。此外,微信群里还不定期分享一些学术报告讲座和文献以供学习参考。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为临床医生和研究生们在基础实验技术学习的同时提供了一个科研交流探讨的好平台。(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供稿)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