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西湖论肿瘤,聚焦精准谋发展 第七届华东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精准治疗论坛召开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大市一医院)、浙江大学药学院与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抗肿瘤用药评价分会等协办的《第七届华东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精准治疗论坛》于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50余位专家及同行参加了此次学术盛宴,会议共邀请47位专家授课,其中院士1人,杰青2人,国外著名学者2人。
大会开幕式于11月30日上午8点开始,由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大市一医院副院长、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林能明教授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主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杨波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管委会主任马胜林教授;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毛伟敏教授,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暨浙江免疫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启动仪式。马胜林教授对浙江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筹备情况做了简要汇报,毛伟敏理事长、马胜林院长、杨波院长、苑振亭会长、余新民教授、陈国恩教授、何俏军教授、李雯教授、陈雪琴教授、林能明教授出席了浙江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启动仪式。浙大市一医院马胜林教授任浙江省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浙大市一医院林能明教授,浙大一院周建英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余新民教授、邵逸夫医院陈恩国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谢聪颖教授、浙二医院李雯教授担任中心副主任,浙大市一医院陈雪琴主任担任中心秘书。
本次论坛主题为“抗肿瘤新药研发与肿瘤精准治疗最新进展”。大会主题报告由马胜林教授领衔,报告指出放疗增敏机制的探究及预测可为靶向药物联合放疗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局部放疗与全身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放疗与靶向免疫联合成为可能,而放疗与热疗协同应用的未来更是大有可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的吴乔教授重点介绍了她们团队发现的化合物Csn-B可阻止PPARγ与核受体Nur77的结合,从而影响脂肪组织分泌脂肪酸达到抑制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江苏豪森药业集团包如迪副总裁回顾了肿瘤药物研发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新形式下中国已从仿制创新药转变到创新药,且将在世界制药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交利物浦大学Prof.M.B.N.(Thijs)Kouwenhoven基于人口、经济状况、环境因素、治疗手段等影响因素结合苏州当地的一些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中国今后30年肺癌的发生率进行了预测,并对治疗成本进行了核算,这对我们今后医保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药学部主任陈剑鸿教授就肿瘤免疫治疗下的PD-1抗体的结构、亲和力、特异性、稳定性、免疫原性等进行了深入讲解,为PD-1抗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方向。浙江大学药学院杨波教授以AKR1C1蛋白入手,首次揭示AKR1C1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发现Sirt2去乙酰化酶活的新底物及AKR1C1激活STAT3促进转移的活性形式,为NSCLC转移提供精准的干预靶点。大会现场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研讨,分享肿瘤药物研发、肿瘤精准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探索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的新模式。现场学术氛围浓郁,讨论热烈,整个上午大会场始终一席难求,开幕式及专家报告取得圆满成功!
11月30日下午设立了四个分会场,分别从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肿瘤临床研究、肿瘤临床药学、临床抗肿瘤用药评价四个方面开展。青年科学家们的真知灼见,浓厚的学术氛围,将会议的内容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浙江大学药学院应美丹教授另辟蹊径从儿童肿瘤入手,发现了CDK2崭新的生物学功能,她指出CDK2可以激活PDX2进而清除ROS来抑制分化进程的发生,该研究对CDK2能否成为白血病分化治疗新的药物研究靶标具有指导意义。张仕蓉主任和郑松主任分别从肺癌和胃癌方面入手指出分子标志物检测不容忽视,免疫治疗未来可期,且提出了极致精准治疗的医疗理念。林能明教授指出在药物品种、规格多样化的大环境下,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举足轻重。林能明教授在详细介绍I期药物临床试验特点和风险的同时,还着重阐述知情同意的伦理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的讲解强调“安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参会学员们积极提问,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12月1日上午大会主题报告继续进行,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从靶向治疗药物使用的伴随诊断、耐药机制、分子分型和液体活检这四个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挑战,让我们深入了解精准化疗时代,肿瘤靶向治疗的主要治疗策略与研究进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庆平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团队通过大数据的预测原理所建立的真实世界研究模型,及该模型在真实案例中的验证,指出该模型可为临床提供个体化治疗依据。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Prof.DonEliseo Lucero-PrisnoIII将肿瘤发展现状、前治疗方案、未来可能方向和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阐述了宏观肿瘤卫生政策合理制定、开展、实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给我们介绍了多种新型载体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影响,为今后药物剂型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京医科大学张正东教授着重介绍了外泌体通过转运lncRNAPTENP1到肿瘤细胞,竞争性抑制内源性miR-17的作用,从而调控膀胱癌的恶性进展,可为膀胱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王凯教授对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作出详尽报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金洪传教授对靶向细胞代谢抗肿瘤药物研发做了一个详尽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浙江大学药学院何俏军教授指出毒性问题是抗肿瘤药物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并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团队从抗肿瘤药物毒性发生的机制入手,制定毒性干预策略从而建立毒性筛选模型的成功案例,为临床药物克服毒性问题,推动新药发展提供方向。最后,张博教授就本次会议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为本次会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次会议重点突出国内外肿瘤新药研发与应用的动态前沿,关注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新进展,覆盖肿瘤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精准治疗等方面,为同道们提供了更宽、更广的思考方式与破解之道,台上台下互动热烈,内容丰富,对于抗肿瘤药物研发与肿瘤精准治疗发展意义重大。在这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知识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技术的切磋、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思想盛宴和学术大餐,共同为抗肿瘤药物研究与肿瘤精准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期待来年更为精彩的盛会。(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供稿)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