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床试验解读

翻译:吕敏,校对:王玉康
已故的Douglas Altman教授曾经说过:我们需要更少的研究、更好的研究以及出于正确的理由所做的研究。我们认为,批判性评价对于可靠的研究解读十分重要,批判性评价也是一项包括重症医师在内的所有医生都应掌握的重要技能。本文将对临床试验解读的关键领域进行概述。
1977年至2018年之间发表的53项重症领域的系统评价文章对604项随机临床试验(RCT)进行了研究分析,但其中仅不到7%的RCT总体偏倚风险低(即方法学质量高),并且,该比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此外,临床试验的样本中位数似乎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低质量的方法学和高偏倚风险与临床试验的效应评价虚高有关(图1)。因此,我们需要对重症领域临床试验的方法学和临床解释进行评判性解读。
重症患者的集群分类是评估治疗效果异质性(HTE)的基础。最近,纳入ARDS患者的ART试验和纳入ICU内存在胃肠道出血风险患者的SUP-ICU试验均进行了HTE分析。利用HTE分析,两项研究分别确定了结局相关概率较高和较低患者的亚表型。在临床试验中预先设定的HTE分析或将补充(甚至取代)传统的亚组分析。
一系列有趣的研究曾对ICM中最高产的作者特征进行分析。有文章对70位高产作者的作者身份认知和利益冲突评估后发现,1/3的作者的部分合著论文未达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ICMJE)的标准,1/4的作者发表论文时受到了行业的影响。另一篇文章发现,高产作者的论文发表量与所发表论文的H指数及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发表量呈正相关,而期刊编辑的工作与发表量呈负相关。最后,重症领域内高产作者热衷的话题是:心脏骤停、创伤、呼吸系统疾病、脓毒症和ARDS。
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评论文章指出,3名科学家和800名签名者呼吁反对“统计显著性”。作者对发表在5种期刊的791篇论文分析后发现,大约一半的人错误地认为缺乏统计显著性(P值小于0.05)意味着没有效果。作者指出,我们不能仅仅因为P值大于阈值(如0.05)就说“无差异”或“无关联”。此外,也不建议继续传统地应用二分法来确定P值的含义。我们应该更多地强调临床意义(相关性)和绝对差异,并应考虑使用“相容区间”而非“置信区间”这样的术语。
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临床研究中使用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解读时,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它们进行批判性评估。我们鼓励重症医学界积极参与这项重要的事务。

相关阅读
- 09-13 第八期“浙大市一.临床大讲堂”预告
- 05-24 2021年第三届湖畔眼底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进展》圆满举办
- 10-29 COVID-19流行期间重症监护中的床旁肺部超声
- 10-29 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膜外感染(上)
- 10-20 妊高症回顾(上)
- 1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系统评价分析
- 10-07 急性心梗后超声可发现的机械性并发症
- 10-07 做了一回赵半仙--高血压心脏病
- 10-07 综合生命支持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上)
- 10-07 经鼻雾化吸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