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性肌力药在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7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金光勇 编辑:王剑荣 综述目的:心源性休克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样化的疾病,心肌的肌力调节是治疗的基石。虽然已发表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心源性休克的药物治疗上,但对于心源性休克正性肌力药的使用仍缺乏既定的、被广泛接受的决策。 最新发现:目前的综述包括心源性休克病理生理学、正性肌力药和血管加压剂的药效学。它强调了每种药物的适应症,潜在的不良反应,强调了特殊的考虑因素,并总结了最近的指南。...

  • 肠道菌群在脓毒症发生、维持和转归中的作用(下)

    发布时间:2020-07-23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林华鹏 编辑:未亚平 败血症加重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 如上所述,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可通过病理生物的增殖、促进失调的免疫反应而易患败血症。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不仅影响败血症发病前的预后:败血症发作后,正常肠道微生物组结构的改变可能恶化并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图1)。 脓毒症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抗生素是脓毒症相关微生物组改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阿片类药物、肠外营养和质子...

  • 肠道菌群在脓毒症发生、维持和转归中的作用(上)

    发布时间:2020-07-23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林华鹏 编辑:未亚平 背景 脓毒症是一种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最终会导致终末器官损害和死亡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美国每年有170万病人感染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尽管脓毒症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但对脓毒症的治疗却仍然研究不足。几十年来,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变。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脓毒症的多种反应,是脓毒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功能的丧失与艰...

  • 治疗性血浆置换患者的用药剂量(上)

    发布时间:2020-07-22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刘炳炜 排版:杨靖 摘要 目的 血浆置换(TPE)是一个体外过程,从患者的静脉中抽取了大量的全血。然后将血浆与血液的其他细胞成分分离并丢弃,将剩余的血液成分返回给患者。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替代液体,例如白蛋白或新鲜冷冻血浆。TPE已在临床上用于去除各种情况下血浆中的病理学靶标,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抗体。TPE在神经重症监护领域越来越普遍,因为自身免疫已被证明在许多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中起作...

  • 体外生命支持在心源性休克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0-07-20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曾小康 编辑:李沂玮综述目的暂时性循环支持(TCS)装置越来越多地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治疗。不同的TCS装置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管理中的确切地位仍不清楚,并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概述了新的心源性休克分类、目前可用的设备、TCS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管理中的地位,并讨论了近期在此背景下的一系列病例和试验的结果。最近发现最近,一种新的心源性休克分类系统被提出,以均匀化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并在临床试验和登记中适...

  • 危重病期间和之后的骨代谢和骨折风险

    发布时间:2020-07-20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编辑:王玉康 摘 要 甲状旁腺危象表现为致命性高钙血症,可发生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自然病程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引起肺转移性钙化,但很少会继发呼吸衰竭。本文介绍了一例甲状旁腺腺瘤继发呼吸衰竭的甲状旁腺危象患者。患者入院2周内行水化、降钙剂、透析和体外膜氧合等治疗。随着血钙水平的下降,其呼吸状况逐渐好转,但未能完全脱离氧气。该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逐渐脱氧。胸部CT显示肺部钙化改善,...

  • 危重病期间和之后的骨代谢和骨折风险

    发布时间:2020-07-20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吕敏 编辑:李沂玮 【综述目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危重疾病期间和之后,骨骼会受到多种方式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骨量丢失的最新见解,并对风险人群的识别、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最新发现】 危重疾病与骨转换增加以及骨吸收和骨形成相关。这会导致骨量的丢失,如骨标记物血清水平和骨密度的变化。数据表明,ICU幸存者骨折的风险增加,但这并不是完全可以量化。除了炎症、营养...

  • 肺栓塞的右心管理(下)

    发布时间:2020-07-17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肺栓塞的右心管理(上)

    发布时间:2020-07-16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王征娴 校对:李沂玮 关键字:肺栓塞,右心衰竭,肺心病,大面积肺栓塞,体外膜肺氧合(ECMO),右心室支持装置(RVAD) 关键点: 对因肺栓塞(PE)导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管理,需要了解急性右心室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知识。 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优先考虑通过全身溶栓药物、血管内手术、外科血栓切除术或启动ECMO以迅速减少血凝块。 PE引起的右心衰竭可通过全身血管收缩剂和正性肌力药而...

  • 心脏的侵入性治疗在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翻译:陈嘉伊 编辑:顾乔 前言 综述目的:早期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然而其死亡率仍然很高,30天后的死亡率在40%至50%之间。本综述回顾了目前在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中血管重建策略、血管通路部位及相应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栓治疗的一些证据。 最新发现:基于SHOCK试验,早期血管重建被认为是改善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最相关治疗。这些病人大多数都患有多支冠状动脉疾病。随机CULPRI...